外電﹕香港壹傳媒顛覆傳統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在香港和台灣發行報紙和雜誌的壹傳媒有限公司,把對政治的不墨守成規轉變為充滿活力、成功的核心商業模式。

國際前鋒論壇報27日報導,壹周刊和蘋果日報的創辦人黎智英(Jimmy Lai)破除舊規於1995年創立這家中文旗艦刊物:內容涵蓋各類議題,即使是挑撥的,並且將讀者置於第一。這個策略取得成功。壹傳媒的股價是2年前的2倍以上

壹傳媒支持民主使它在香港受到讀者歡迎,不過在香港大部分商業界受到輕蔑。 問題是香港是不是也要付出代價。

長期以來黎智英在香港以惹火有錢有權勢的人和大陸領導班子而出名。這使蘋果日報賺到31萬2千份的銷售量和中文市場第二大日報的穩固地位,僅落後於東方日報,業界估算東方日報有未經核實的37萬份銷售量。

蘋果日報政治篇幅的每一點都是親民主的,報紙也不避諱揭露香港大亨和內地政府的關係。這樣的篇幅結合了醒目的顏色、大膽的標題和引人注目的照片,一個黎智英自稱是“過動的《今日美國》報。”

黎智英在香港發行的《壹周刊》內容從新聞、政治評論和調查性文章到名流盛宴無所不包;《忽然一周》周刊提供娛樂、潮流、家居佈置等內容,《壹本便利》是青少年雜誌。台灣讀者有台灣版的壹周刊和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2年前到台灣時,黎智英採用相同的配方不過倒過來做。在一個民主但是長期負荷在統獨問題的政治文化下,報紙不太採用以往意識型態的政治爭論,而是報導讀者真正在意的話題。

蘋果日報現在是台灣最貴的日報,報價比一般高出50%,但仍然是閱讀最多的,廣告收入領先,而且是唯一一家不親大陸也不親臺獨的大型日報。壹傳媒在成立後虧損2年即轉虧為盈,以銷售量計算,是台灣成長最快的日報。

到2005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間,壹傳媒營收16.9億港元,比前一年同期的14.9億港元成長,淨利2億2千4百20萬港元,也比前一年同期的1億3千2百萬元成長。壹傳媒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台灣。

但這也使它在商界受到杯葛——壹傳媒主管稱為高代價廣告杯葛的高階敵人。中共政權的國營事業、銀行,大型香港地產開發商或其他一線企業在在各類刊物上做廣告,卻沒有一家在壹傳媒的刊物上做廣告。最近一家抽回廣告的是國泰航空。國泰在各類刊物上大量登廣告,卻已經1年多沒有在壹傳媒的刊物打廣告。 不過國泰在壹傳媒台灣的刊物登廣告。

壹傳媒主管知道日報的政治篇幅反應出敏感的商業考量:犧牲廣告的成本會帶進讀者。放棄政治篇幅你會獲得親共商界廣告,不過會失去優勢和銷售量,之後是失去的很好的廣告價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不滿被指逃兵 周杰倫告蘋果求償1億
焦國標:共產黨不是千年的烏雲
致蘋果日報--回應李怡文章
台灣主要日報頭條新聞標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