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華僑餐館被南韓指定為近代文化遺產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三日專電)一座位於被喻為南韓唐人街的仁川市善鄰洞的百年中國老餐館「共和春」,被公認為目前演變為「入鄉隨俗的韓式」炸醬麵的發源地,因此,南韓文化遺產廳正計劃將這座雖已陳舊卻依然具有清末民初建築風采的「共和春」建築登記為近代文化遺產。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文化遺產廳高層主管透露,「共和春」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外觀獨特,而且是公認的「韓國炸醬麵」發祥地,同時具備了建築史和生活史價值,因此,將被登記為近代文化遺產。

據旅居仁川的老僑領、中國國民黨駐韓直屬支部常委楊鑑(王民)向中央社表示,目前已破舊不堪、不復營業的這座華僑經營的老餐館之所以取名為「共和春」,正因為它在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一九一一年落成開張,因而取「民主共和國之春」的意思,在華僑聚集的仁川市善鄰洞經營以魯菜為主的中式餐館。

據瞭解,「共和春」的創業主為從中國山東省牟平縣油坊村移民的于希光、第二代為曾任韓國地區中華民國僑務委員的于鴻章(已故)。由於仁川市政府大力開發仁川松島地區,使得仁川火車站一帶的唐人街日趨蕭條,一九八三年停止營業迄今。第四代于立厚目前在首爾南郊京畿道水原市的華僑小學任教,于氏家族史,實可謂旅韓華僑在異域奮鬥謀生之寫照。

「共和春」為兩層建築,包括大門懸掛的招牌「共和春」,以及屋內的各種匾額等,頗具歷史價值。尤其,這家老店以物美價廉的炸醬麵揚名,當年在仁川碼頭的苦工大多以炸醬麵果腹。

由於這家餐館有大堂可包辦各種宴會,當時,能夠來此吃上一頓「清料理」的人士,也成為令人羨慕的對象。

去年十月,仁川市政府曾以「共和春」建築為中心 ,舉行了「炸醬麵在韓國問世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使仁川市善鄰洞一帶的近二十家華僑餐廳擠滿人潮,為品嚐「傳統炸醬麵」而來自南韓各地的民眾,曾大排長龍至晚間十一時,情況十分熱鬧。

據悉,仁川市中區廳曾計劃將「共和春」買到手後,修建為「炸醬麵博物館」,卻因于氏後代的堅決保產而未能實現。

到目前為止,南韓文化遺產廳登記文化遺產共達兩百四十四件。

相關新聞
林威助練打安啦
盧武鉉更迭南韓四閣員  應戰地方選舉
日媒認為世棒經典賽中華隊實力足以克韓
日本高中生重人際關係 中美韓學生比較用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