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共政權不改革 年輕高官難作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採訪報導)海外網路媒體多維新聞網轉載《新世紀週刊》的文章說,近年來,中國出現一批個性鮮明的省部級官員, 如在SARS期間臨危受命的北京市長王岐山,掀起「環保風暴」的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提出讓」人民來評判官員」的江蘇省省委書記李源潮等。這些高官是否會成為中國官場的「主流」呢?記者高山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和貴陽的時事分析人士曾寧的討論。

記者:《新世紀週刊》有一篇文章,就是個性化年輕官員執掌中共地方政權。它舉了一些中國年輕高官的例子。他舉的第一個例子,是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朝,他有一個口號就是說「凡是人民群眾亮紅燈的就不能過關」。

另外一個高官國家安檢總局局長李亦忠,他痛斥煤礦事故背後是腐敗,核心是官商勾結、權錢交易。這些高官就是大膽說話、敢做敢為。胡星斗教授,請問在中國這些年輕高官是不是好的轉變呢?

胡星斗:當然這是很好的一個跡象。過去在舊的時代,或者是前些年吧,我們這個官員給人的形象都是溜須拍馬,或者是難得糊塗,官員不敢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官員的做事都是循規蹈矩,可以說近幾年中國的政壇風氣也在逐漸地改變。這一批個性化官員的脫穎而出,這個別於我們整個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的進步,都是有關係的。

記者:曾生先,胡星斗教授講的這些年輕高官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怎麼樣有個體制上來保證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朝所說的「凡是人民亮紅燈的就不能過關」?人民是不是真的能對這些高官有監督權?怎麼樣能保證這樣的事情呢?曾寧先生。

曾寧: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需要進一步改革,尤其是要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而如果說中共政權的權力本身它不是來源於民意,並不是來自於民眾的授予、民眾的授權,那麼我想雖然它在理念上已經提出來了要由人民來評判、來評價政府官員的優劣,政府官員行為的成敗。

但是在實踐上要能夠真正做到由人民來評判,並且最終要由人民的評判來決定官員的去留、取捨,我想這個肯定必須要有賴於更進一步的政治體制的改革。

記者:胡星斗教授,我們知道官方聲稱鄉村可以有選舉,所有貪污的官員你可以把它選下去。您覺得在中國是不是能夠通過老百姓選舉來監督,把這個不好的官員如果是貪污腐敗的我可以把你選下去,這樣子能夠保證說有廉潔的官員能夠不被排擠下去呢?

胡星斗:選舉政治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當然監督官員有多種方式,一個是直接的選舉,也可以通過間接的、代議制的、派個代表來進行監督,或者是通過其他的評議的方式來進行監督,我想都是有可能的。

像現在一些官員在理念上已經比較接近於選舉的政府了,可以說他們是自覺地接受民眾的監督。但是如何從制度上來確定人民群眾的監督的權力,我想還是要通過建立現代政治制度來做到。也就是說要建立公共參與的制度,要建立公共治理的制度,對於要賦予人民群眾這樣的監督的權力,要讓官員要承擔各種責任。

官員的問責,要實行公民問責的制度,這樣就使得官員如果還像過去一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做事,做老好人,或者是在官場上只知溜須拍馬,這樣的做官的方式可能就沒有了市場了。

記者:這您說公眾問責制,是不是能夠從那些方面做到對官員的監督,你覺得是不是還有輿論監督這方面?

曾寧:我想這個可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說如果沒有自由傳媒、沒有自由媒體對政府行為的監督,沒有其他的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政黨、民主黨派,對中共政權、或者對執政黨、政權領導人進行有效的制衡、制約,我想官員問責如果說僅僅停留在目前的這樣一種階段。

就是說由中共政權它做為執政黨,又是裁判同時又是球員,我想即使有了官員問責這樣一種良好的願望,但是真正的要落實下來,真正的做到官員問責,可能如果沒有制度的保障,還是有相當的問題、弊端、毛病在裡面。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何清漣: 官員問責制度缺失與貪污腐敗的關係
胡錦濤不滿高官各自為政
浙江高官墜樓死亡  死因不明
中共高幹子涉嫌強姦謀殺澳地產經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