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貧富差距將導致政治的崩潰

不平則鳴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中國的能源危機和經濟領域的四面楚歌及未來十年可能繼續拉大的貧富差距,將會導致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滑坡甚至崩潰!爲什麽現在很多人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呢?

能源危機隨時可能爆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壽波對能源安全問題表示擔憂。他認爲,衡量一個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標誌是本國能源供應是否依賴外國以及依賴程度。

研究表明,一個國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應安全爲主的局面,石油淨進口率絕對不應超過50%,超過50%就屬於石油供應不安全,理論上應該控制在30%以內。

然而,中國自1993年以來淨進口石油依賴度從0.45%飆升至11.5%。而且,按照中國進口石油的速度預測,到2010、2015和2020年,中國石油淨進口率下限將分別達到54.4%、57.4%和59.7%。能源危機可能隨時爆發。

徐壽波最後表示,中國能源制約經濟發展的現象將是長期現象,因此要實行「綜合能源效率戰略」,即大力強調「廣義節能」方針;提倡「廣泛開源」的供應方針、「能源價格合理化」的價格方針和「能源結構合理化」的結構方針。

金融領域面臨九大風險

隨後,特華投資公司董事長李光榮代表金融組陳述了目前中國金融領域突出的九大風險。

第一,M2/GDP持續升高。統計顯示,到2004年國內M2/GDP已經達到了185.48%,大量金融風險向銀行體系集中。

第二,中央銀行資金運用財政化。據統計,到2005年,央行難以收回再貸款已高達18000億元。

第三,大量財政風險可能轉化爲金融風險。據估計,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債務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占GDP的10%。地方債務風險已經超過金融風險成爲威脅我國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頭號因素。

第四,正規金融部門的低效率導致金融體系「體外迴圈」嚴重。目前中國大量存款人正在
逃離正規的銀行體系,轉而把錢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非正規金融系統中,並威脅到國家的銀行系統。據估計,中國地下金融規模大致接近正規金融規模的1/3。

第五,資本專案管制有效性嚴重弱化。目前中國對外資企業的利潤轉移幾乎難以監管,中國資本流動的其他渠道也沒有明顯障礙,特別是房地産領域,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外資化傾向比較嚴重。在貿易和直接投資方面,表面上是貿易或者直接投資,實際上是用來購買人民幣資産或者房地産,進行投機。

第六,房地産帶來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據央行發佈的房地産金融報告顯示,在房地産開發性資金中,近55%來自銀行信貸。

此外,中國還存在金融機構的利率風險、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失衡和金融「拉美化」風險之虞。

李光榮更進一步分析認爲,中國金融風險的深層次原因是國有金融體系內部軟預算約束、現行行政體制下各級政府對金融資源的控制與支配權爭奪以及金融生態環境惡化三方面造成的。

基尼係數超過國際警戒線

對未來經濟發展中的分配制度、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生産力學會副秘書長劉作舟也表示擔憂。

他稱,目前社會分配不公已撼動社會穩定,目前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懸殊已十分突出。中國的基尼係數2000年爲0.458,2004年接近0.5,已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並以每年0.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提升,中國貧富差距未來10年還將繼續拉大。

劉作舟同時表示,目前就業已經制約了經濟的穩定發展,2005年年初中國人口達到了13億人。與此同時,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估計在20年間將有3億以上農村人口流向城市,未來20多年間,每年的就業壓力約爲4000萬人,失業將長期困擾21世紀的中國。

劉作舟進一步表示,人口老齡化將衝擊社會保障體制。2004年年底,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1.115億人,占人口總數的8.58%,已超過人口老齡化的界限。這將對未來的社會保障體制造成嚴峻的挑戰。

劉作舟最後建議實行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以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城鎮居民的貧富差距擴大趨勢

年份
最高20%收入戶與最低20%收入戶年人均收入之比
最低20%收入戶所占總收入
的比重
最高20%收入戶所占總收入
的比重
最高10%收入戶所占總收入
的比重
N
被調查個案數
 2002
4.2
9.0
38.1
23.6
1082
 2003
6.9
6.3
43.5
29.3
966
 2004
9.6
5.5
52.3
38.4
2148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廣東有四十萬城市貧民正掙扎過日子
中國貧富問題加劇 學者:社會裂痕加深
低收入戶創新高
勞保迎接未來50年 保費調整為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