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基會:再生鹽流向應列管 避免混充食用鹽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1日電)食用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因曾傳言有工業再生鹽,被不肖業者利用混裝的手法流入市面販售,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屬或其他可能致癌的毒化物,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驗市面的包裝食鹽,雖未發現重金屬超量,仍建議政府應加強列管再生鹽,避免遭混充食用鹽,為消費者健康把關。

消基會在去年11月至12月間,在大台北地區的量販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與福利中心等;採樣包括精鹽、低鈉鹽、海鹽、岩鹽、竹鹽、湖鹽、有機鹽等20件各式市售包裝食用鹽商品,今天上午公布調查測試結果。在重金屬檢測部分,20件樣品的鉛、銅、鎘含量都低於衛生署公布的「食鹽衛生標準」。

不過,消基會仍建議政府應加強列管再生鹽,因為再生鹽是化工原料製程中,酸與鹼交互作用所形成廣義的鹽類副產品,這些化合物原應以廢棄物處理掉,但不少工業副產品鹽的外觀很難與食用鹽區隔,加上口味上沒有太大差異,避免不肖業者將再生鹽混充食用鹽,低價賣給食品加工業者,流向有必要管理,為消費者健康把關。

消基會也建議鹽品應標示警語,因世界衛生組織對成人的建議納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千4百毫克(約6公克食鹽)為原則,最多不超過3千毫克(約7.5公克食鹽),但據臺鹽總廠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已接近10公克,若攝取過高的鈉會造成水腫甚至引發高血壓等症狀,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對高血壓控制及心血管疾病有不利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