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搶救危機受虐兒 醫師通報成最後一道防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六日電)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天平均有二十七名兒童受虐,其中有七成的死亡受虐兒,事後回溯,都曾有過相關病史或送醫紀錄,讓醫事人員能否在第一時間內,診察出異狀、及早通報,更形重要,台灣兒科醫學會今天呼籲,若遇上不合邏輯、無法解釋的兒童傷害,醫師就應立即通報社工或婦幼專線。

台灣兒科醫學會下午舉辦「兒少虐待及疏忽研討會」,並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完成「兒少虐待及疏忽─醫事人員工作手冊」,提供醫事人員處理兒虐案件的辨識、通報及轉介處置。

據統計,台北市去年的兒虐通報案件數為八百二十四件,是二00三年四百零三件的兩倍,其中由醫院通報比例的百分之三十四居冠,成為搶救受虐兒的最後一道防線。

台北馬偕醫院就曾有過一名才一歲大的女童,被保母送醫時,已經陷入昏迷,最後不治,仔細檢查後發現,女童屁股有嚴重挫傷、潰爛,雖然保母推說是溜滑梯所致,但女童不僅兩側腋窩有手指捏痕,顱內及眼底亦出血,明顯是惡性搖晃嬰兒所造成的傷害。

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邱南昌表示,其實要辨別病童是否遭受虐待,是有若干跡象可循的,例如當症狀與家長所說的不同,傷勢嚴重程度和病童年齡不符,有延遲就醫現象,或是送醫後家長立即不見人影時,都可以高度懷疑就是受虐兒。

除了搖晃嬰兒症候群外,虐兒的手法近年來也千奇百怪,甚至有過父親將鐵鍊纏繞在七、八歲男童身上,兩端再以汽車電瓶通電的殘忍案例,直到男童因抽筋就醫,才被醫師發現傷痕,進而揭發。

台灣兒科醫學會呼籲,當醫事人員發現病童身上有不明香菸燙傷、新舊骨折摻雜時,就應該立即通報社工或「113婦幼專線」,協助更多兒童免於遭受虐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