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醫師:愛吃水果易致寒濕體質 三類人宜戒口

文 / 李璧如 (中醫師)

愛吃水果易致寒濕體質。(shutterstock)
人氣: 5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編者按:百病根於寒,寒溼體質多半是長期形成的。中醫師說明,三類人愛吃水果易致寒濕體質,需留意。這三類人分別是:身處濕熱氣候,久待冷氣房,嗜喝冷飲,不愛運動者:體弱疲累年老者;身處高壓狀態者。這三類人都屬陽氣不足,應當戒口。

多吃水果,不免溼熱淹纏為患

臺灣盛產水果,近年生產技術升級,品類更見繁多,所產水果甜潤多汁,很多人愛吃。但寶島氣候溼熱,四面環海,臺北盆地尤其悶溼,多數人又久居冷房,酷愛凍飲,四體不勤,多吃水果徒生寒溼,久之不免溼熱 1淹纏為患。

老弱患病本就陽氣虛微,那堪水果寒溼痰濁相逼?多年臨床經驗證實,諸如上呼吸道疾患、皮膚過敏、便秘、婦科問題等,只要不吃水果都能有顯著改善,我之所以提出不吃水果,是用來矯正積弊。高段修行人,吃什麼都能化,當然不在此限。一般人長年積累太多寒氣,水果多生食,勢必耗費僅存的陽氣來排寒,就此角度而論,水果是負值。

我們不吃水果的理由,是要護衛體氣,儲存排寒的本錢。可惜要撼動這個習性,簡直比傳教還難,這套思維逆轉一般常規,從根柢治療,實是條寂寞的路。

因誤食水果致病,臨床案例不勝枚舉。一位病人分享她先生誤食西瓜的經驗:

先生先是喝冰啤酒出疹子,然後又堅持吃西瓜降血壓,吃完就冒了更多紅疹……,他怪衣服沒洗乾淨,但我知道是西瓜、冰啤酒引起的。為此他特地去查西瓜的中醫療效,又吃光剩下的,果然腳上新出一片風疹,我說正是吃西瓜的後遺症,他聽不進去。後來背上又發了好幾顆寒結,他到處找蟲,洗衣服、換衣服、擦萬金油,但都沒效。甚至認為自己發蕁麻疹,一定是身體虛弱,快不行了……。

西瓜別稱「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陽明病的用方,陽明病是大熱大渴大汗出,很煩渴的情形才用,可見其寒涼,誤食有時很要命。

依我看來,這位先生的寒氣直接從皮膚排,這時比照發燒的處置方式,喝葱白薑粥、泡腳,總之設法發汗,這些疹子、寒結顆粒就會消失。

以下這個老病人分享的案例,柚子是引爆點,把她老公入夏以來的寒氣整個引出。我告訴她,這是很好的清理,請享受過程,他會更上一層樓:

我先生中秋節搬回一箱柚子,說是客戶送的,我一看到就提醒他不能偷吃,他馬上說會拿去送人,但柚子卻每天一點一點地減少。我緊張地叨念先生,他說每天只吃一顆而已。

當晚就說他手腕怪怪的,大半年沒發作的痛風居然又發作了,我趕緊拿老薑幫他來回擦手,過了半小時,整隻手腫起來,我大笑:是薑加速排寒啦!

接下來一星期,他一直低溫燒、乾咳、嘴破、屁股的溼疹全都回來整他。受不了手疼,他竟跑去打針消炎,結果讓排寒的時程拖更長。先生發燒,我超開心地恭喜他,煮了一點薑粥,讓他吃了休息。現在他睡不好、筋骨熱痛,還會說夢話,應該快到醫師說的排情緒了……

在較乾燥的大陸型氣候區,溼度相對較低,強人、常運動的人、體力勞作者,陽氣不衰,可視個人條件,吃些常溫或溫熱過的水果。在臺灣若你覺得非吃不可、不吃快發瘋,那就吃吧!心情愉快比較重要,後果再慢慢處理,當然白天、晴天吃較佳。重點是,必須帶著覺知去吃,排寒過程自是不免進進退退,不必趕進度,只能盡力,要知道自己的「度」在那裡。

平時若要解饞,可酌量吃些乾燥脫水的果乾、果醬,親友饋贈的鮮果,可加熱入菜;但體氣已提升的敏感者,仍可感知其寒氣。

一位伯伯來診,說胃嘈雜,以前這樣吃點肥肉就好了;但這回行不通,胃很不舒服。一問之下原來前晚吃了幾塊鳳梨。「晚上吃西瓜,半暝變反症」—這話沒聽過嗎?不止老人,一些半夜暴斃的年輕人,跟他晚間或睡前食冰冷,一定有重大關聯。生冷寒涼,吃多喝多,傷了脾胃。寶島許多溼熱型的肝病患者,多屬脾虛,生冷飲食,只會沉疴難解呀。

現今多數人都沒條件吃水果,特別是不運動的人,身體氣機如一塘死水,溼氣難化,若再多食瓜果,只恐冰寒過甚!即使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量、機能暢旺,足以驅散或化掉吃進去的生冷寒氣,但也僅能抵銷水果帶來的新寒,無多餘體氣排除萬年陳寒。身處高速運轉高壓狀態者,多食生冷,更會繃緊全身神經筋脈氣血。

不過個人情況也常變動,若偶有熬夜虛火,或不小心過食燥物,如餅乾、燒餅、油條等,可喝杜仲蜜水調節;或者熱症發燒後,可喝點溫熱的甘蔗汁。若尚在調理階段,還是保守為宜,寒溼體質多半長期形成,先天不足,後天食涼飲冷、嗜吃水果、貪愛糕點(化熱助溼)、少動多臥,這些惡習若不調整,吃什麼仙丹都沒用。排寒以年計其功效,慢慢調整,等到身體恢復感知與靈敏,你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註釋1. 溼熱:多因外感邪氣(大氣蒸熱及溼氣),或素嗜酒酪(喜食冰寒多溼甜膩,尤其生啤珍奶),傷及脾胃,主運化的脾轉圜能力低落,溼熱交阻,遂形成「溼遏熱伏」、「溼熱交蒸」等病機。其病變多半挾雜寒鬱因素,尤以體弱疲累年老者,更須注意因寒閉寒鬱而無力轉圜的情況。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書封。(三采文化提供)

(本文摘編自《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教你從飲食入手,徹底預防新病、根除舊疾、溫養一生!》,李璧如,2018年,三采文化)

推薦閱讀
眩暈水腫?濕氣太重可帶來8種病 1杯茶飲除濕
濕氣是許多慢性病的源頭!10大食物幫你祛濕
水果乾是好是壞?營養師教你放心吃、正確挑

責任編輯:王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