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媽祖飛昇圖

林智信 圖 / 文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編者按)『媽祖』是台灣和福建一帶信仰人數眾多的神只之一,而《迎媽祖》則是台灣每年舉行的最重要的民間宗教和民俗活動。在媽祖繞境和迎神活動中,民眾自發性地投入,一方面酬謝神明的庇佑,期求風調雨順;一方面藉機緣宴請親友,促進情感,這也是民俗活動的主要精神所在。出生於台南縣歸仁鄉的版畫家林智信先生,有感于現代社會轉型中,許多民俗活動逐漸式微,往日風貌不復見,便發願製作《迎媽祖》巨幅版畫,花費了20年時間,從蒐集資料、草繪、刻板、拓印、彩繪,終於在1995年完成68張、總長408台尺(124.03公尺)的曠世巨作。藝術長河欄目將從智廬藝術中心出版的《林智信— 迎媽祖版畫》專輯中,陸續轉載林智信的這一版畫巨作和作者本人對作品的說明。(下文為作者說明)
———————————————————

媽祖是民間純樸又親切的稱呼,福建莆田人稱呼「娘媽」、閩南人稱「媽祖婆」,林姓則稱「姑媽」。

祂姓林,名默娘,原藉福建省莆田縣平海鄉湄州島人,係唐朝邵州刺史林蘊公之第七世孫,曾祖名保吉,周世宗顯德中為任統軍兵馬使,鑑於當時,兵荒馬亂多事之秋,棄官歸怋於閩南莆田縣之賢良港。祖父名孚,為福建總管,父名林愿,為代都巡官,世代書香官宦名家。媽祖生於宋太宗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傳說:方夕,見一道紅光入室,異香氤磐不散,彌月不聞啼聲,因命名曰默,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甫十歲喜焚香誦經禮佛,十三歲受玄通道人授與「玄微秘法」悉悟諸要典。十六歲「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屢顯神異。於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987)九月八日晨,誦經禮佛之際,受玄通道人啟示:「九九重陽之日,以登高之便,汝可登仙境矣。」於是此日晨她身著潔白衣裳,誦經禮佛之後,含淚向姊妹說:「我對塵世,殊覺無味,暫離喧嘩塵寰。」語畢,告別家人,攀過峭壁斷崖,仰望湄峰高處,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為通天之路。於午時登上湄峰高處,忽聞絲管之聲,來自白雲峻嶺間,仙樂齊鳴響亮,她在諸仙人及金童玉女恭迎之下,駕鳳昇天成神。此後常常顯靈感應,拯救苦難百黎,並降福於世。一千餘年來,民間深信不疑其神靈顯赫,所以香火鼎盛,有增無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