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被強權政治扭曲的漢字繁簡體之爭

明之(紐約)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近年,中共媒體在海內外大肆宣揚:在國際上「簡體字」已經戰勝了「繁體字」,簡體字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還拿出聯合國將在2008年改用簡體字印刷中文文件為例,證明中共搞簡體字的正確性。從而再次引發了持續數十年的漢字繁簡爭議。

儘管有人此後聲稱聯合國早在1971年已經使用簡體字,因而簡體字已成國際主流,不需爭論了。但是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中不可取代的載體,繁簡取捨涉及民族文化的傳承,不能不引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關注和憂慮。

本來漢字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早已成為相當完善的文字體系,具有形象優美,辨認快捷,詞彙豐富,詞義準確,表達力強等特點,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與拼音文字並駕齊驅,持續發展,久盛不衰,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正體漢字的歷史悠久,本已定型,在官方和民間的出版物和課本中通用無間,只在手寫中有時採用少數簡體字,不會影響文字體系的完整性,不存在漢字的繁簡爭論。只是因為中共從五十年代開始強行制定推行簡體字,廢除正體字,造成了漢字體系的混亂之後,才引起學術界和熱愛中華文化的廣大民眾的反對,發生了多次爭論。

學術爭論本來是明辨是非,促進學術進步的正常活動,但是因為強權政治的干擾,學術討論一直無法正常開展,不能 取得正確結論。主要表現為:

一,以往學術界的漢字繁簡之爭,只能從學術上比較兩者的優缺點,各有側重,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而不能觸及當政者的意圖,更不能質疑文字改革的歷史背景和目標,因而未能揭露其本來面目,難於取得共識。

二,更因當政者用政治強權干預學術,對有關議題的學術爭論和學術研究都限制甚多,只能讚揚,不能批評,所有反對文字改革的議論,均被壓制。

因此,漢字的繁簡之爭,一開始就在強權政治的扭曲下,給人們以只有簡體字纔是大勢所趨的錯覺。

回顧中共文字改革的過程,對其真實面目自可一目瞭然。

中共是以馬列主義為教旨的政黨,以實行共產黨專制為目的,宣稱與一切舊傳統做徹底的決裂。中共把以前的文化都看作封建舊文化,是阻礙其實行共產主義的絆腳石,必須徹底消滅之。所以中共在行動上就要處處用馬列赤色文化取代中華文化。

要消滅中華文化,必先消滅漢字,於是「文字改革」就最先提上了日程。

中共早在延安時代,就設立專門機構,設計出「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並在解放區的部份小學中試行,還印刷了新文字書刊,向社會推行。中共以為有了新文字,就可以廢除舊漢字,自可斬斷中華文化,為獨尊馬列掃清道路。但是這種西方拼音式的新文字聲音雷同,詞不達意,無法準確表達中國語言,試行中錯誤百出,難於推展,更因為忙於內戰奪權,無暇顧及,只得暫時擱置。

中共在大陸建政後不久,百廢待興之際,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改掉現行漢字,專設文字改革機構。毛澤東還為此發出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此毛澤東很明確的表示出要廢除原有漢字,改用拼音化新文字的最終目標。

在毛澤東的命令下,一些人閉門造車設計漢語拼音文字,出版刊物,編寫教材,用以取代漢字。但漢語和漢字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和拼音文字是完全不同的語文體系。用簡單的拼音字無法正確表達豐富多彩,有大量異意同音詞的漢語。用拼音字寫出來的文章,誰也看不懂。所以拼音文字實際上做起來十分複雜困難,根本行不通。顯然用拼音文字無法取代原有漢字,要使用拼音文字還必須把語言也改掉才行,這是短期內無法做到的。

文字改革既然無法立即全面推行拼音字,只有先採用過渡辦法:其一把漢語拼音作漢字注音之用,暫不作文字使用。其二把正體漢字儘量變形簡化,使人民不能再學習舊文化,割斷人民與中華文化的聯繫,以便利灌輸馬列主義。至於何時實行拼音文字,只能留待以後解決了。

五十年代初,國務院先後公佈兩批簡化字,強行規定在全國使用,廢除相應的繁體字。因為中共設計簡化字並非要發展傳統漢字,只是為了向拼音文字過渡,並不顧及傳統文字系統的完整和規律,要求漢字筆劃越簡單越好,置漢字結構的組成原則於不顧,把漢字改的不像樣子,給教學,印刷和出版各方面都造成極大混亂和困難。特別是第二批簡體字,更為離譜,把許多同音字詞合而為一,詞意含混,用在文章中,往往詞不達意,文理不通,不知所云,引起了廣大人民和學者的普遍不滿。在眾怒難犯下,國務院不得不把第二批簡化字收回,但是卻保留率了第一批簡化字,繼續強制推行。

推行簡化字,只是中共消滅中華文化總計劃的一部份,接著便在教育界開展聲勢浩大的「教育改革」。在語文教學中刪除古典文學,把中華歷代先賢的著作統統丟入垃圾桶,學生只能學習中共欽定的馬列毛教條及御用文人炮製的圖解黨政策的宣傳品,以致大陸青少年只知馬列毛語錄,只知共產黨,不知中國歷代還有許多至聖先賢,不知中華文化為何物。人民不認識正體字,看不懂49年以前的出版物,更不能閱讀古籍經典了,人民學習中華文化的路被堵塞,中華子孫就只能變成馬列子孫了。

當政者為了掃除文字改革的阻力,對敢於提出異議的學者扣上「右派」“反革命」的大帽子,進行殘酷的政治迫害。以致幾十年來,大陸只能聽到擁護文字改革,對簡體字的一片叫好聲。

港澳臺和海外華人反對這種胡亂設計的簡化字,堅持使用正體字,為中華文化保留了一席之地。但是由於中共用權力強行向世界推行簡體字,排斥正體字,使真正代表中華文化的正體漢字反而日漸萎縮,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大陸改革開放後,人民群眾自發的撥亂反正,首先在書法作品,出版物,廣告招貼等方面恢復使用正體字,說明人民的心目中仍把正體字看作中華文化的正統。但是中共卻頑固堅持錯誤決策,運用權力進行嚴厲干預和打壓。國務院屬下部委下達通知,規定:所有出版物,廣告只能使用簡體字,不准使用正體字,違背者處以重罰。中共還使用外交和經濟手段,向國外推廣簡體字,排斥正體字,用以顯示其主導全中國的唯一地位。

中共宣稱推行簡體字是為了解決中文難寫難認,便於掃除文盲。事實並非如此。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世界,一直在使用正體字,這些地方的文盲比例,反而比中國大陸少的多,學生並不認為學習正體字有何困難。何況當前已是電子化時代,漢字的輸入和印刷,無論正體字和簡體字,所花費的功夫一樣,更無強制推行簡體字的必要。中共如果真的是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著想,就應該保護傳統漢字的穩定,放棄強制推行簡體字,不要再人為地把漢字分作兩個系統,給漢字的推廣製造麻煩。

國家的文字,必須保持穩定性,才有利於文化傳承和發展。過去,人們手寫漢字時使用過一些簡體字,但在印刷品中,都使用正體,維持了中華文化的長盛不衰。歷史證明,傳統漢字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既能正確表達古漢語,也能與時俱進,組成新字新詞,正確表達新事物,適用於現代,實踐證明漢語和漢字在世界文明中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自我完善功能,無需政府強行干預。

人們注意到,近年大陸的改革只要涉及意識形態,便屬禁忌之列。當政者繼續堅持文字改革的錯誤,說明毛澤東的幽靈仍在他們的腦海裏發酵,總是力圖在政治,思想,文化上維護過去那一套極左政策,為中華文化的復興設置障礙。大陸媒體鼓吹簡體字打敗了繁體字,就是這種共產黨極權意識形態的反映。

有人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名,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及各類中文學校,打著孔子的旗號,卻不教孔子學說, 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推行簡體字和黨文化,販賣假中華文化,危害世界。

極權勢力到了哪裏,哪裏的中華文化就要變質。大陸變了,港澳正在變,還想改變世界。臺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多的地方,能否保護住中華文化的最後陣地,把中華文化精髓,把正體字推向全中國,推向全世界,考驗著臺灣人民和領導人的智慧和毅力。

當前中華文化面臨被斬斷消滅的危險,海內外一切熱愛中華文化的炎黃子孫,還不應提高警覺,團結起來,負起保護正體字,傳承中華文化之責嗎?世界上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要勇敢站出來,呼籲和督促中共,放棄破壞中華文化的「文字改革」,停止用政府權力強行推廣簡體字,恢復使用正體字,在大陸允許漢字正簡體共存,讓海內外文字工作者自主的檢討第一批簡化字的存廢問題,即使有一些過於繁難字需要改變,也應該遵從漢字的結構固有原則,改得合理,以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

奉勸當政者,改掉專橫,暴烈,傲慢,處處替民做主的惡習,不要成為破壞中華文化的千古罪人。@

2006年4月 於紐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韓學者:應同時教授簡體漢字和傳統漢字
宣樹錚八日講《 漢字概說》
台灣出現另類「繁簡之爭」
北平秋明:中共把漢字不是「繁簡」而是「俗化」混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