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為何不敢面對文革

梁京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5月17日訊】今年是文革發動四十周年和文革結束三十周年。一般都把1966年五月中共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尤其是毛澤東五月16日批示發出的「五一六通知」作為文革發端的紀念日。對於這個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國當局採取的態度是裝聾作啞,全面回避。在今天的世界上,因政治原因而無法面對一段三十年前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和命運的歷史,恐怕只有中國等極少數國家了。這個簡單的事實說明,眼下的中國與現代文明的主流尚有多麼大的距離。

好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網路的時代。經過一番搜索,還是發現了兩篇嚴肅思考文革的文字。一篇的題目是「文革四十年祭」,作者署名王霄,另外一篇題目是「文革與中國農村的政治民主化」,作者署名」小小小因」。有意思的是,兩篇文字都被大陸左派的網站「烏有之鄉」轉載。兩篇文章都指出,文革中百姓積極參與政治所包含著的積極因素,正是今天腐敗和不公的大陸所缺少的。

對此,大陸今天的領導人應該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文革的參與者,親歷過列寧所說的「革命是千百萬群眾的盛大節日」那樣激情燃燒的日子。他們知道,面對今天大陸的社會現實,重提文革,尤其是讓人們回憶起當年毛澤東反對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最高指示」,將令自己非常尷尬。

不過,還是有人與中共當權者過不去。就在五一長假期間,一位顯然經歷過文革的匿名作者,在「三農中國」網站上發表了一篇譏諷文字,題目是「毛主席關於當前重大問題的語錄(與時俱進版)」。作者用毛澤東的語錄來評論大陸現在引起大陸民眾不滿的各種新聞事件,讀罷引人發笑,更引人深思。

比如作者在文中引述了一條關於江蘇宿遷市把全部公立醫院私有化,導致當地公共醫療服務全面倒退的新聞,然後引用了毛澤東著名的「六二六」批示作為評論:「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文革,卻天天感受到社會不公平的大陸年輕一代,毛澤東的這些話會很有吸引力。

今天的大陸當局不敢面對文革那一段歷史,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們開始明白,今日大陸之荒唐,其實並不亞于文革之荒唐,只不過朝著另外一個極端罷了。毛澤東在文革中把億萬中國人動員起來,鼓吹的是一個信念:「造反有理」。這一次,鄧小平又把億萬中國人動員起來,鼓吹的是另外一個信念,「發財有理」,用鄧小平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發展是硬道理」。不論是毛澤東的「造反有理」還是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都是一種極其片面的,排斥多元價值的信念,當這種信念變成億萬人狂熱的行動時,其破壞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文化大革命的代價就不必去說了,六四以來中國大陸經歷的這一輪高速經濟增長,雖然也有積極的東西,但其造成的社會代價,精神代價和資源環境的代價,是難以估量的。正如有人已經指出的,這場「經濟大革命」所欠的賬,恐怕要幾代人才能償還。

不敢正視昨日之荒唐,是因為今日仍在荒唐之中。這就像個人的成長過程一樣,只有當一個人比較成熟了,他才能夠從容地面對自己的過去。遺憾的是,從大陸對待文革的態度來看,中國還遠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他仍然以一種自欺欺人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歷史。

聰明、世故的中國人,為什麼在現代化的挑戰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大折騰,一次一次地失去理性,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這到底是因為什麼?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精英分子,總想找到一種一律的辦法來解決這樣一個大國的問題。這種尋找唯一辦法的偏執,最終導致了「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政黨」的結果,而不論這個主義是什麼主義,這個領袖是何許人,這個政黨叫什麼黨,都只能把中國引向歪路。

來源: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共禁止媒體報導有關文革消息
林保華:文革四十年 一黨專政不變
準星:不能讓文革史成為歷史上的空白
中國學者:應總結文革反思其教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