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訊

文、攝影/康琳
【字號】    
   標籤: tags:

2、3月間的南臺灣,一朵朵橘紅色木棉花在許多人行道或公園角落大放異彩時,鳳凰花與阿勃勒已迫不及待在枝椏間悄悄醞釀、蓄勢待發;到 4、5月左右,當木棉花蒴果裡的棉絮開始一一迸出,在天空隨風翻舞之際,鳳凰花對阿勃勒說道:「嗨!終於輪到我們粉墨登場了,可得要卯足勁給大家好看哪!」

鳳凰花像翩翩起舞的彩蝶

於是相互簇擁的火紅鑲金蝴蝶與成串成串的鮮黃玉琉璃,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在大片綠蔭間展露千嬌百媚丰采,把這初夏五月妝點的分外熱鬧。

這是造物者的精心安排,讓這些花樹蟲鳥做一個個信使,向人間來傳遞季節更替的訊息,他們似乎相互有約,而且默契十足,何時誰該謝幕離場,何時誰該登台亮相,依照排序,輪番上陣。

賞花之餘,人啊!可不能太糊塗,在校園裡,這花訊可能勾動依依離情,預示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很快又要上演一場送舊迎新的戲碼了!

而循慣例過生活的人,“感覺”也變得遲鈍起來,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忙碌之中,對物換星移、時序遞變,渾然不覺。

在賞玩花容絢爛之際,是否也曾想像「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是否感受到光陰彷彿「漸進」、其實「迅猛無比」的氣勢?生命不堪虛耗,青春又豈容蹉跎?想起岳武穆在《滿江紅》詞中的句子:「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昂首凝視,忍不住俯身感謝,感謝造物主的無量慈悲,以如此溫柔婉約的手法,給人捎來「惜時惜福」的警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半年來看到大紀元有關台灣明慧教育學會在全臺推動希望樹活動的報導,鼓勵大家從自身開始,播種善念「說好話」,以匯聚善的力量,形成社會善的循環,推行至今,在各地尤其是校園裡獲得廣大迴響。顯而易見,重建社會善良風氣,是許多人的共識與期待,明慧教育學會在教育體制之外,為淨化人心,扮演了推手的角色,意義深遠。
  • 古羅馬時期的凱撒大帝曾有過一句名言:「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這句廣被後人所傳誦的話,原是凱撒平定敘利亞與旁圖斯時向元老院傳遞的捷報,語氣中充滿了征服者不可一世的驕傲。凱撒對當時古羅馬的子民而言,是崇高的英雄典型,但以受凌虐者立場來看,英雄便成了罪魁禍首。凱撒最終無法克服自己獨攬大權的私欲,引發元老院成員不滿而在公元前44年招來被刺身亡的下場。
  • 我本來只是一株細弱的樹苗,在山路旁自由自在舒展著。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身旁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鐵鑄的身軀、挺拔的腰桿,曾經多麼威風八面,來往人群,誰不向你行注目禮?

    起初你並不礙著我,我們和平共處了一段時間。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