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路線日趨沉落 西方怎麼辦?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3日訊】(蓋瑞‧菲爾伯格Gary Feuerberg文、大紀元記者朱光安編譯)很多人開始關心俄羅斯漸漸腐蝕的民主制度和人權。即使受到西方世界的批判,俄羅斯政府的獨裁主義仍然逐漸上升,並伴隨著強烈的民族意識,這已成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政府策劃的新路線。這些受關注的議題即是二月一日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圓桌討論主題。美國宗教自由委員會主持了這個公共討論會。

許多討論集中在美國應該如何回應俄羅斯人權的回降和逐增的俄羅斯國家主義傾向。很明顯,參與的俄羅斯政策專家們對這些趨勢感到灰心,他們普遍對美國政府及公民個人能夠說服並影響俄羅斯政策的能力抱以悲觀態度。

在普京執政下,俄羅斯沒有回到往日蘇聯的狀況,但民主卻在退步。曾在2000到2001年間擔任柯林頓總統的特別助理兼俄羅斯、烏克蘭與歐亞在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高級主管馬克‧梅迪施很好的概述了這個現象: 「法律規定不可靠,財產權含糊不清,媒體被麻醉和嵌制,收支平衡事實上不存在,人權團體遭到騷擾…宗教衝突和國家暴虐行為等等…」

來自於斯坦福大學胡佛中心的政治學教授邁克‧麥可富也贊同這個觀點。麥可富觀察到,當獨裁政體的蘇聯解體且被民主制度的基本元素取代時,目前這個政治系統缺乏「多數民主開放的要素,如有力的立法機構來監督行政權,獨立的司法系統,或是活躍的政黨組織…」

雖然民主的正式機構維持在適當的位置上,普京對民主制度的運行充滿敵意。 「普京有系統地削弱或破壞每項對其權力的檢查,同時加強國家的能力去侵犯個別公民的憲法權。」杜馬(俄國國會) 已成為一個「橡皮印章」,反對黨懦弱無能,自由媒體不是被徹底排除就是被大大地脅迫。俄羅斯的統治中越來越多聯邦安全部門(FSB是KGB的後繼者)的參與實在非常令人憂慮。

在俄羅斯人的性格當中是否有著寧願選擇獨裁制度和一位權威領導者的成份? 專題討論小組人員指出,事實並非如此。民意調查顯示,俄羅斯人跟其他地方的人一樣,希望有一個民主制度、有對權力的監督、以及私有財產得到保護等等。梅迪遜和麥可富指出,只是這些對俄羅斯公民來講目前並非最重要。尼克森中心高級研究員尼可拉斯‧格沃斯傑夫同意這一觀點,他說,目前約占人口的30%的新中產階級並沒有對普京政府的侵蝕性權力感到威脅,他們尋求穩定並認為民主制度在這方面不會有所幫助。

惡性的非政府組織法

在圓桌會議上被高度受爭議的問題就是最近通過並由普京總統簽至法條中的非政府組織法案。這個新法律限制俄羅斯的外國非政府組織的代表辦事處,他們現在必定依照俄羅斯公眾組織的法律登記。麥可富估計1990年代非政府組織有200,000之多,他們幫助這個國家從蘇聯社會轉變為一個公民社會,而現在出現了危機。麥可富指出,「普京認為非政府組織對他的權力是個威脅。通過執行新的登記程序和嚴格的稅法,普京政府已迫使數千個非政府組織關閉,而被認為對政治太有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領導人則被騷擾及監禁。」

人權醫師聯盟的聯合國代表凱薩琳‧費茲帕翠克長年提倡人權,在非政府組織法的「惡性」本質的專題討論中是最坦率的。這法律賦予官員們關閉任何被定義為牽涉「政治活動」的非營利組織的權力。費茲帕翠克說,在未來歷史學家們描寫俄羅斯為何會失敗時,那將是因為「疏忽對非政府組織的登記和課稅的密切注意。」

格沃斯傑夫則對普京的觀點多少有所同情。他指出,許多對史達林和蘇聯共產社會恐怖沒有記憶的俄羅斯年輕人認為外國非政府組織不會幫助、而是干涉了俄羅斯。格沃斯傑夫提到,一項調查表明,59%的俄羅斯年輕人相信1990年代美國所給予的忠告,並不是善意的,而是要消弱和破壞。格沃斯傑夫談到對多元論的不信任,以及俄羅斯人如何越來越「不願接受批評和外界標準。」瞭解了西方的動機後他們說,「你們跟我們一樣壞。」

美國應該如何回應

儘管總體趨勢傾向於普京除去或消滅任何對反對意見,以及非政府組織法使得對這個社會變化的影響加倍困難,但專題討論小組參加者們一致認為,我們不應該放棄批評以及利用影響手段阻止這一走向封閉、獨裁社會的趨勢。梅迪施說:「我更傾向“批評性往來”,更多的批評和更多的交往。」不過梅迪施承認,比起一九九0年代,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少,然而,“並不是完全沒有。”

費茲帕翠克對美國的回應使用了更強烈的語氣:「持續性且有形的介入」。她認為我們必須站出來對抗這個非政府組織法,並且保持攻勢。「我們不能使非政府組織地下化。」使非政府組織計劃向下的沉淪是不可容忍的,「我們需要抵抗並挑戰它。」

麥可富認為,在武器控管與貿易等談判時「我們不該讓步」,發表意見會使結果不同。儘管非政府組織法是個壞法,但由於西方的反憒,其最終版本比早期版本還是要好。麥可富認為是好是壞還要看它如何執行,最終版本更含糊一些。

普京總統在一月三十一日的記者會上說道:「狗叫,大蓬車通過。」這個俄羅斯諺語說明,隨著逐漸習慣於外界批評並將之看成做生意的代價時,普京將會忽視它們。但專題討論小組同意麥迪施所說,「或許狗應該叫個不停。」

(英文原文:http://www.theepochtimes.com/news/6-2-6/37810.html)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俄列美優先觀察名單之首
無法有效協調以巴歧見  沃芬森決離職
3比0戰勝白俄羅斯 中國女乒闖進決賽
鬱金香革命不芬芳 吉爾吉斯變天人民依然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