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女兒國采風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1日訊】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女兒國」的傳聞,史籍記載,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兩個以女性為中心的女權國家,西部的稱西女國,東部的稱東女國。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9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4、5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擺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僅任征戰與種田之役。因女子少而貴,且位高權重,故為多夫制,女王則侍男者眾。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

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東女國「文字同於天竺」;盛行曆法,「以11月為正」,即以11月為一年之始。東女國女子服飾尚青,以青(黑)色為美,男子有赭面之俗。

《舊唐書》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9日行,南北20日行。有大小80餘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為渡。」

據藏學專家任新建所著《西域黃金》中推算,東女國中心應在今四川丹巴一帶。這些地域至今還保存了眾多的女國時期古碉建築,這一帶的女人多是美人胚子,她們喜歡盤髮髻,著長裙,衣飾古典華美,氣質優雅端莊,充滿古韻意味,彷彿從歷史中款款走來。

丹巴的古碉樓。(大紀元資料庫)


在中國的雅礱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仍流行多種走婚習俗述爬房子、鑽帳篷、頂毪衫、搶手帕等等。婚姻形式除對偶婚外,還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單係家庭,另外,從婦居的家庭也很普遍。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組成,無不是以女性為中心。在走婚過程中,男女雙方結合自願,離散自由。

在唐代,吐蕃人和唐人就把居住在墨爾多神山周圍的部族稱為「嘉莫查瓦絨」,「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絨」是指河谷,意即為女王的河谷。後人將嘉莫查「瓦絨」簡稱為「嘉絨」。而發源於丹巴的大渡河,當地話叫「嘉莫歐曲」,意為女王的汗水和淚水匯成的河流,即女王之河。嘉絨藏族自古至今都信奉墨爾多神山,「墨」在藏語中一般指女性,也就是說,墨爾多是女神山。

在現今鮮水河大峽谷沿岸的扎壩和位於西藏東部的昌都,也還保留著女國特徵,都是典型的女性中心社會。這些地方,女性不僅掌握著家庭的大權,而且也是家庭勞動的主要勞動力。任新建推論:「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至今保留著很多東女國母系社會的特點。」

扎壩人依然實行走婚,通過男女的集會,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從女方身上搶來一樣東西,比如手帕、墜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會在窗戶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

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大概有十多米高,男方必須用手指頭插在石頭縫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樓。此外,房間的窗戶都非常小,中間還豎著一根橫樑,男方就算爬上了碉樓也要側著身子才能鑽進去,這個過程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這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的時候,男方就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係。男方可以天天來,也可以幾個月來一次,也可以從此就不來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叫做「甲依」,就是伴侶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時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極少數姑娘一輩子只有一個「甲依」,兩個人走婚走到老。

女方生小孩後,「甲依」一般都不去認養,也不用負任何責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撫養。但當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靜宜大學世界風情畫博覽會 風情萬種
「哈佛舞蹈節」舞出世界風情
組圖:研究證實印度的嫁妝陋習愈演愈烈
骨瘦如柴的70歲大象被迫參加遊行 網民心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