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平均工資將與國際接軌

人氣 1

【大紀元6月7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採訪報導)中國廣東省政策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日前表示,中國勞動力的付出與收入分配在今後5到10年之內進入合理範圍,社會平均工資將與國際接軌。

香港《商報》的報導援引中國廣東省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新寧的話說,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證明,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存在的週期爲10年,但這種産業目前在中國已存在20年之久。

這位學者表示,在産業沒有及時升級狀況下,廣東長期以來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廣東省選擇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一個必然的道路,但最低工資標準偏低,違背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不利於實施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因此,淘汰落後企業、實現産業升級正是時機。

美國印地安那州博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鄭竹園博士指出,國際標準這個說法含義不清,這是發達國家的國際標準,還是落後或者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標準—-

鄭竹園:「恐怕有點高估了,問題是你這國際標準是全世界平均數呢?還是跟先進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比?如果是說全世界來講,那也可能啊!因為你把非洲、拉丁美洲都算起來,可能還不是很高,這有可能。如果你是說跟發展的國家來比,恐怕還是不大可能。因爲,我們的勞工人數太多,是他們美國的幾倍,當然是一定會提高啦。但是如果跟先進國家來比,接先進國家的軌,這個我想還是太不樂觀。」

香港《商報》援引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最近出版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中國新增勞動力從明年開始大幅度下降,中國勞動力供需基本平衡已經到來,未來中國勞動力逐步向短缺過渡。

另據國際勞動統計年鑒資料顯示,從2004年至今,中國製造業人工成本呈上升趨勢,但仍比發達國家低得多。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已超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及一些非洲國家,部分勞動密集型産業正向越南轉移。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沃倫-貝利教授認爲,廣東省政策研究中心這位研究員的預測有點過分樂觀了—-

沃倫-貝利:「我不知道他所說的國際標準是指什麼?隨著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上升,隨著更多的外國投資進入中國,對中國勞動力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工資水平, 雖然會是呈上升的趨勢,但這種提高程度將與哪些國家和地區的總工資水平接軌呢?」

報導援引中國官方資料說,2003年深圳企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8.21%,其中,在製造業占6.9%。

報導說,中國不少企業人士認爲,提高工人工資會影響中國經濟這二十多年來靠廉價勞動力而具有的優勢。廣東省政府有關官員也表示,不少人認爲調高工資會影響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競爭力。因此,地方政府爲了追求GDP增長,成爲實施最低工資制度的最大阻力。

據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勞動監察處的信息,目前該省勞資糾紛的九成以上,是由企業苛扣工人工資或欠薪所致。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醫學博士生苦讀六年拿不到學位 上網求助
關稅致生產轉移 沃爾沃電動車推遲對美交付
美宗教自由報告揭露中共打壓神韻演出
【翻牆必看】中國「絕望世代」的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