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高中——雲林西濱進學首選

麥寮高中校長張增治說:自己是鄉下小孩,深知城鄉差距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因此更需要用心、用善念幫助這些鄉下孩子。
採訪撰稿/許美瑤 伊心霖 攝影/許美瑤
font print 人氣: 93
【字號】    
   標籤: tags:

位於台灣中部濁水溪出海口的麥寮高中,設立於1963年,原為雲林縣西螺中學麥寮分部,2000年時改制為麥寮高級中學,包括國中和高中部,是雲林縣沿海七鄉鎮唯一的一所高中。學生家長多數以務農為生,近年來因台塑六輕在本地設廠,人口逐漸增多,社區結構亦有明顯改變。

麥寮高中是雲林縣沿海七鄉鎮唯一的一所高中。

土屋智一 上台大第一人

雖然地處偏遠,改制才五年的麥寮高中,今年就有一位學生通過大學甄試,同時取得台大、清大及成大工程系入學資格,其中成大工程系還是榜首呢!這名應屆畢業生是中日混血的土屋智一,他來自單親家庭,經常課後還需幫忙整理家務,並到母親開設的餐廳洗菜切菜,有時還會客串廚師,忙到深夜才能回家。雖然如此,土屋智一卻能自我激勵奮發向上,雖然國中時成績平平,經過麥寮高中3年苦讀後,考出亮麗成績。

校長張增治表示,土屋智一是一名單親、弱勢的鄉下孩子,卻能能夠克服單親家庭的環境,沒錢補習,全靠學校老師指導與自己專心學習、循序漸進讀書。沒有自暴自棄,充分利用有限時間念書,努力向上的表現相當難能可貴,很值得同學學習與社會鼓勵。張校長說土屋智一能考進一流大學這對鄉下學生與學校都是最大的鼓舞。

麥寮高中文薈館

用「心」領導教務 鼓勵成為動力

張校長用心領導教務,隨時關懷與鼓勵學生是激勵學生上進的主因。張校長指出,隨著社會變遷,鄉間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學生日益增加,幾乎占全校學生三分之一。他說自己也是鄉下小孩,深知城鄉差距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因此更需要用心、用善念幫助這些鄉下孩子。

麥寮地區貧富差距大,常有學生繳不起學雜費和午餐費,張校長四處募款成立助學貸款基金會,讓這些學生可以申請助學貸款,等有錢了再還,他常告訴學生,家窮不是罪過,即使還不起也沒關係,但要記得感恩,將來回饋社會。張校長認為只要願意來上學,他們就有希望。

校長對學生的教育態度,以鼓勵、讚美的方式讓他們喜歡上學,用正向導引讓學生有正確價值觀。在學校成立學生自治會,學生、家長可和老師一起討論校服、午餐等,讓學生有參與感。目前麥寮六輕缺電焊工,學校針對有興趣的學生性向測驗,再與大德商工教學合作,畢業後即可到六輕上班。

國際學術交流 宏觀學生視野

念英文系畢業的張校長相當重視語文教育,他表示,剛到麥寮這個地方,發覺學生們普遍國語文程度都不是很好,於是要求訂閱國語日報,並且辦理詩詞吟唱,加強國、台語能力。

建構學校雙語環境,加強國際交流,開拓師生國際視野,是麥寮高中的發展目標之一,張校長表示,學校雙語佈置情境是雲林縣第一名,為落實英語語文教學活動,特地向縣政府申請外籍老師到校教學,並在聖誕節活動期間邀請其他地區的中小學一起用英語演話劇。張校長強調要讓孩子們在打球中、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學習英語。

貝里斯教育文化團來台,首站參訪麥寮中學,學生列隊歡迎。

中南美洲邦交國家貝里斯教育文化團來台參訪,首站便到麥寮中學並簽署多項合作協定、頒贈縣府首長榮譽公民證、締結姊妹校及提供3名全額獎學金就讀貝里斯大學,並協助他們取得美國休士頓大學學位。

貝里斯教育文化團來訪。(麥寮中學提供)

貝里斯教育文化團來訪,與麥寮中學締結姊妹校。(麥寮中學提供)

有些家長會認為麥寮是個鄉下地方,希望能讓小孩到都市求學,但張校長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訴家長,麥寮是個純樸的鄉下,相對如網咖、娛樂等誘因小,加上到都市求學必須住宿在外,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所以他認為,麥寮這個地方才是學生讀書、成長的好地方。

*****

只想給孩子們豐盛的一餐

麥寮高中用最低的成本,做出營養好吃的三菜一湯,魚肉合乎CAS標準,青菜每天檢附衛生局藥檢合格證明。這樣衛生又安全的午餐,平均一餐才22.5元,幾乎是一般學校的一半價格,全校師生滿意度卻高達86﹪!媒體爭相報導,一時之間麥寮高中聲名大噪,不禁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麥寮高中用最低的成本,做出營養好吃的三菜一湯,全校師生滿意度高達86﹪

心思細膩的幕後推手

當台灣各級學校因為物價上漲而醞釀調漲營養午餐費用之際,雲林縣麥寮高中卻能維持低價位和高品質,讓全校師生享受物美價廉的午餐,成了各級學校爭相學習的對象。縣長蘇治芬獲悉後讚賞有加,要求教育局和縣內國中小學,派遣相關人員前往觀摩取經,以提供各校參考與推廣。

打響麥寮高中午餐的幕後推手,便是師大家政系畢業、擁有營養師執照的陳燕玉老師。自從3年前陳老師開始擔任午餐秘書的工作後,麥寮高中的午餐漸漸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最令校長津津樂道的就是現在全校師生對營養午餐的滿意度高達86﹪以上。校長表示,陳燕玉老師心思細膩、考慮周詳,學校的午餐交給她十分放心。

校長表示陳燕玉老師心思細膩,考慮周詳,學校的午餐交給她,十分放心。

陳燕玉表示,在麥寮這個鄉下地方,有些家庭的早晚餐都是很簡單的,因此在學校的中餐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想要讓中餐成為孩子們一天當中最重要、最豐盛的一餐,而且國、高中階段正是發育的重要時期,怕學生們吃不飽,所以量要夠、質也要好。之前的午餐2菜1湯,成本、菜色及口味方面可以改進的空間都很大。

後來在校長、陳老師及家長會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一些困難和壓力,希望以有限的成本盡量提供更好的菜色,現在不但每餐3菜1湯,每星期還有兩次可口的水果。為什麼能出現這麼大的差異?陳燕玉表示,現在是由校方開菜單,而不是由菜商自行供貨,這樣就可以站在營養學與成本的角度去搭配菜色,時常變化,同時兼顧學生的喜好和口味,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被配好的菜色組合。

營養與口味兼顧 吃得健康又滿意

剛開始規劃菜單時,陳燕玉照搬營養學的理論過來,把太油太鹹的菜換掉,改成清淡的口味,沒想到孩子們不捧場,倒掉許多很浪費。後來得知海邊的孩子比較喜歡重口味,於是在菜色中加一樣比較容易下飯的主食,同時配菜中增加蔬菜類的比重,陳燕玉笑說,這招「混淆視聽」的結果,大家接受的程度就提高了,飯也吃的下,青菜也願意吃了。就這樣慢慢取得一個平衡點,既兼顧營養價值也偶爾要滿足成長中孩子的口腹之欲。

陳燕玉的用心不只在擬菜單,從監督菜商供貨的品質,要求魚、肉、蔬菜要新鮮,只要發現送來的食材冰凍過久或有異味,馬上要求菜商更換進貨來源,到與廚工溝通協調,嘗試多樣的烹調方法,例如炒蛋,要炒1,600人份的炒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廚工從來沒有嘗試過,可是師生們的正面反應令廚工們非常高興,現在已經是最受歡迎的菜色之一了。因為陳燕玉的用心,帶動了菜商及廚工都很願意配合,提供新鮮好吃的菜給學生。

目前陳燕玉最大的期望就是改善廚房及餐廳的環境,因為老舊的廚房使廚工與學生必須花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維持清潔,通風和採光也都是一個標準廚房應該具備的,她表示如果是一個新廚房,將可以省掉許多人力物力,也使用餐氣氛更好。

「其實,每個學校午餐都辦的很用心。」陳燕玉謙虛的說,自從媒體報導後,許多學校紛紛打電話來詢問,到底怎樣才能把午餐辦的「俗又大碗、擱滿意」。陳燕玉表示,其實辦午餐最大的受限就是成本,像鄉下人事成本低,廚工的薪資費用就比都市低許多,附近還有全國最大的西螺果菜市場,容易挑選當季食材等,這都是能把成本控制的這麼低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學生吃得健康又滿意。@*(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