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菸品健康捐1包追5元 國庫進帳超過5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別小看五塊錢,積少成多也會變成鉅款!今年2月16日起菸品健康捐調漲,但舊菸其實只繳了五元健康捐給政府,卻向消費者收取十元,財政部因此要求業者退費,總共追回了六億多元,其中一億多元退還給消費者及銷售商,五億多元則匯入國庫,讓政府多了一筆為數不小的額外收入。

菸品健康捐是在香菸進口或出廠時徵收,今年2月16日起健康捐由每包五元調漲為十元,但當時市面上販賣的香菸,絕大多數都是2月15日以前進口或出廠的「舊菸」,這些舊菸只繳了五元健康捐給政府,業者卻向消費者收取十元健康捐,有超收健康捐的問題。

此事經過本報報導之後,台行政院隨即指示財政部追繳差價,台財政部因此於2月18日晚間宣布,下游銷售商必須將超收的健康捐退還給消費者,上游的製造商、進口商或中間通路商,也必須將超收的健康捐退還給銷售商,若無法於4月底前退還,則要匯入國庫專戶,後來考量到業者退費作業問題,財政部將退費期限延至6月底。

消費者、銷售商退款逾億

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菸商總共退費高達六億多元,其中一億多元直接退回給消費者及下游銷售商,五億多元因無法退給消費者,已經直接匯入國庫。

為了處理這筆鉅款,財政部5月12日召開「超收健康捐款項處理會議」,會中決議,五億多元款項將先依民法規定,由國庫保管十五年,這段期間,消費者或銷售商如果有被超收健康捐的事實,仍可持發票或相關憑據,向國庫要求退費,十五年後,剩餘的款項將歸國庫所有。

對於菸品健康捐退費金額高達六億多元,財政部也覺得「出乎意料」,財政部高層表示,菸品健康捐2月16日才調漲,財政部2月18日晚間就宣布退費,五大超商並於2月21日起正式退費,原本以為短短五天內流入市面的舊菸應該不多,沒想到超收金額竟然高達六億多元,顯示不少業者在2月16日前就大量囤積舊菸。

學者警告:中國私菸 每年達50至100億元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自一九八七年菸品市場開放以來,走私菸卻不減反增?學者指出,就連國際菸草公司內部文件,都稱台灣為「走私菸梟天堂」(smugglers’ paradise );近年中國流入台灣的走私菸、假菸比例日增,呼籲政府成立跨部會機制,從菸害防制角度,積極面對菸品走私問題。

國衛院研究員溫啟邦最近以台灣菸品走私為題,在國際菸草控制期刊上撰文指出,台灣因非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無法參與關稅協定、跨國走私情報交換等工作,去年亞洲十六國聯手進行的「鱷魚專案」,台灣亦遭排除,導致查禁私菸的工作上,台灣一直孤軍奮戰,他因此呼籲世衛為全球菸害防制著想,將台灣納入國際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 )會員國。

溫啟邦分析,綜觀八○年代晚期至兩千年間各國進口菸市佔率,日本從五%增至二十四%,南韓從零點一%增至九%,台灣卻從二%暴增至四十八%,居亞洲各國之冠,背後真正原因,就是走私菸品傾銷。

他表示,台灣對走私菸罰責較輕,一條船可賺七、八千萬,就算被查獲,多半也只關個一、兩年;南韓也多面環海,但私菸卻較少,除該國罰責較重外,也缺乏有效銷售管道。台灣特有的檳榔攤,成了私菸重要銷售管道,因成本低、有利可圖,通路商樂於銷售。

溫啟邦表示,來自中國的走私菸、假菸情形日益嚴重,台灣一年菸品市場約八百億,私菸就佔了五十到一百億,這不只代表稅收損失,更是菸害防制漏洞,政府相關政策,應從菸害防制角度切入,加強查緝走私、管理檳榔攤,而所查獲的私菸,應銷毀而非拍賣,否則最終還是流入市面,也肥了中間商。

新聞分析/區區5元 伸張小市民權益

記者鄭琪芳/特稿

五塊錢是小錢,很多人根本沒放在眼裡,即使每包菸要多付五元健康捐,癮君子也沒有太大反應,但菸商卻看到了大賺價差的機會,這次要不是財政部強勢介入,消費者就要白白多付六億多元健康捐,六億元可不是小數目,這筆錢,除了充裕國庫,也讓整個社會上了寶貴的一課─聚沙成塔,不要輕忽每一份微小的力量。

超收健康捐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民國九十一年開徵菸品健康捐時,就有這樣的情況,但因為當時業者並未直接在發票上打上「健康捐五元」,無法證明其超收健康捐,也就難以追討差價。

今年2月16日菸品健康捐開始調漲,同樣的情況再度發生,而且,這次業者更顯得有備而來,囤積套利的情況更加嚴重,健康捐調漲前一、兩個月,菸商就開始大量進口或生產,一位財政部官員說得很寫實:「以前香菸是坐船來,現在改坐飛機。」

不過,2月16日菸品健康捐開始調漲當天,業者開出的發票就直接打上「健康捐十元」,把舊菸當新菸賣,超收健康捐實在太過明顯,也因此讓財政部不得不介入,雖然要追回超收的健康捐實在很困難,但財政部鍥而不捨與菸商、連鎖超商協商,終於說動了業者退費,追回六億多元,打了漂亮的一場勝仗。

商人追求的當然是最大的商機,看到有賺取價差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但業者能從最初的抗拒、到最後從善如流同意一筆一筆退費,讓事件圓滿落幕,也因此得到了正面評價。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