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烟品健康捐1包追5元 国库进账超过5亿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琪芳/台北报导〕别小看五块钱,积少成多也会变成钜款!今年2月16日起烟品健康捐调涨,但旧烟其实只缴了五元健康捐给政府,却向消费者收取十元,财政部因此要求业者退费,总共追回了六亿多元,其中一亿多元退还给消费者及销售商,五亿多元则汇入国库,让政府多了一笔为数不小的额外收入。

烟品健康捐是在香烟进口或出厂时征收,今年2月16日起健康捐由每包五元调涨为十元,但当时市面上贩卖的香烟,绝大多数都是2月15日以前进口或出厂的“旧烟”,这些旧烟只缴了五元健康捐给政府,业者却向消费者收取十元健康捐,有超收健康捐的问题。

此事经过本报报导之后,台行政院随即指示财政部追缴差价,台财政部因此于2月18日晚间宣布,下游销售商必须将超收的健康捐退还给消费者,上游的制造商、进口商或中间通路商,也必须将超收的健康捐退还给销售商,若无法于4月底前退还,则要汇入国库专户,后来考量到业者退费作业问题,财政部将退费期限延至6月底。

消费者、销售商退款逾亿

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止,烟商总共退费高达六亿多元,其中一亿多元直接退回给消费者及下游销售商,五亿多元因无法退给消费者,已经直接汇入国库。

为了处理这笔钜款,财政部5月12日召开“超收健康捐款项处理会议”,会中决议,五亿多元款项将先依民法规定,由国库保管十五年,这段期间,消费者或销售商如果有被超收健康捐的事实,仍可持发票或相关凭据,向国库要求退费,十五年后,剩余的款项将归国库所有。

对于烟品健康捐退费金额高达六亿多元,财政部也觉得“出乎意料”,财政部高层表示,烟品健康捐2月16日才调涨,财政部2月18日晚间就宣布退费,五大超商并于2月21日起正式退费,原本以为短短五天内流入市面的旧烟应该不多,没想到超收金额竟然高达六亿多元,显示不少业者在2月16日前就大量囤积旧烟。

学者警告:中国私烟 每年达50至100亿元

〔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台湾自一九八七年烟品市场开放以来,走私烟却不减反增?学者指出,就连国际烟草公司内部文件,都称台湾为“走私烟枭天堂”(smugglers’ paradise );近年中国流入台湾的走私烟、假烟比例日增,呼吁政府成立跨部会机制,从烟害防制角度,积极面对烟品走私问题。

国卫院研究员温启邦最近以台湾烟品走私为题,在国际烟草控制期刊上撰文指出,台湾因非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无法参与关税协定、跨国走私情报交换等工作,去年亚洲十六国联手进行的“鳄鱼专案”,台湾亦遭排除,导致查禁私烟的工作上,台湾一直孤军奋战,他因此呼吁世卫为全球烟害防制着想,将台湾纳入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 )会员国。

温启邦分析,综观八○年代晚期至两千年间各国进口烟市占率,日本从五%增至二十四%,南韩从零点一%增至九%,台湾却从二%暴增至四十八%,居亚洲各国之冠,背后真正原因,就是走私烟品倾销。

他表示,台湾对走私烟罚责较轻,一条船可赚七、八千万,就算被查获,多半也只关个一、两年;南韩也多面环海,但私烟却较少,除该国罚责较重外,也缺乏有效销售管道。台湾特有的槟榔摊,成了私烟重要销售管道,因成本低、有利可图,通路商乐于销售。

温启邦表示,来自中国的走私烟、假烟情形日益严重,台湾一年烟品市场约八百亿,私烟就占了五十到一百亿,这不只代表税收损失,更是烟害防制漏洞,政府相关政策,应从烟害防制角度切入,加强查缉走私、管理槟榔摊,而所查获的私烟,应销毁而非拍卖,否则最终还是流入市面,也肥了中间商。

新闻分析/区区5元 伸张小市民权益

记者郑琪芳/特稿

五块钱是小钱,很多人根本没放在眼里,即使每包烟要多付五元健康捐,瘾君子也没有太大反应,但烟商却看到了大赚价差的机会,这次要不是财政部强势介入,消费者就要白白多付六亿多元健康捐,六亿元可不是小数目,这笔钱,除了充裕国库,也让整个社会上了宝贵的一课─聚沙成塔,不要轻忽每一份微小的力量。

超收健康捐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民国九十一年开征烟品健康捐时,就有这样的情况,但因为当时业者并未直接在发票上打上“健康捐五元”,无法证明其超收健康捐,也就难以追讨差价。

今年2月16日烟品健康捐开始调涨,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而且,这次业者更显得有备而来,囤积套利的情况更加严重,健康捐调涨前一、两个月,烟商就开始大量进口或生产,一位财政部官员说得很写实:“以前香烟是坐船来,现在改坐飞机。”

不过,2月16日烟品健康捐开始调涨当天,业者开出的发票就直接打上“健康捐十元”,把旧烟当新烟卖,超收健康捐实在太过明显,也因此让财政部不得不介入,虽然要追回超收的健康捐实在很困难,但财政部锲而不舍与烟商、连锁超商协商,终于说动了业者退费,追回六亿多元,打了漂亮的一场胜仗。

商人追求的当然是最大的商机,看到有赚取价差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但业者能从最初的抗拒、到最后从善如流同意一笔一笔退费,让事件圆满落幕,也因此得到了正面评价。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