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錄:龍應台的評論有失公允

曹維錄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龍應台名氣很大,用通行的一句話叫:「轟雷灌耳,皓月當空」,只是一直沒有拜讀她的大作,心中悵然。正好,今天《大紀元》轉發了她的文章《今天這一課:品格──「總統罷免案」是台灣人民在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新的里程碑》,確是不同凡響:題目就不一般,你得費點兒時間把它背下來,不然將來你想找這篇文章,還真沒準記不起來了。再看裡邊內容,不禁大吃一驚,用得上中國的一句老話:「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我的感覺是:「看也後悔,不看也後悔」。

龍應台在第一部分裡,寫得還可以,只是那句「台灣有的,是整個華人世界裡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體。」我覺得應該是「台灣有的,是整個華人世界裡政治最自由,言論最寬鬆,體制最民主的社會制度。」龍應台應該為自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感到「幸運」而不是「光榮」,同時也應該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作家所應肩負的責任,公平地評價事物。試想,中國大陸就沒有政治敏感、思想成熟的公民群體嗎?大陸上的文化精英,同世界上任何地方比都絕不遜色。只是由於中共政權打一批,拉一批,再流放一批,你還能敏感得起來嗎?龍女士喜歡韓愈的文章,那麼,對下面的一段話應該不會陌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是韓愈著名的散文《馬說》中的一段話,這篇散文在大陸被入選中學教材。其實民主制度就是伯樂,有了這個伯樂,才能催生、發展、形成直至成熟龍女士兵所說的那個「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體」。

接下來的論述,龍應台就有點荒腔走板兒不著調了,幾乎就是用民族主義的思想情結煽動人們對元首的不滿。照龍應台說法:一個國家的元首,應該有四個核心的責任:(1)不管國家處境多麼艱困,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使國民有自豪感。(2)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對國家認同,對社會認同,和對彼此認同。(3)有能耐提出國家的長遠願景。人民認同這個願景,心甘情願為這個願景共同努力。(4)必須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對外代表全體人民,對內象徵社會的價值共識。我不知道龍應台從哪弄來的這四個標準,不過看著很熟悉。按著這四個標準,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以及現在正在北朝鮮當政的金正日是最合格的國家元首了,難怪龍應台覺得陳水扁「災難性地不及格」了。但是我覺得,一個民主體制下的國家元首,應該是另外的四個核心責任:建設憲政國家,恪守民主規則,容忍反對意見(哪怕這個意見是以漫罵的形式表達),清正廉潔自律。用以上四條看陳水扁,雖然說不上是個多麼好的總統,但起碼,還沒有證據說他是個壞總統。

龍應台對總統陳水扁的評論顯然有失公允。她借用了大陸作家魏微的「當……的時候」的格式,數說了陳水扁的諸多不是,說陳水扁外交無能,讓霸氣的美國政府直接或間接羞辱他,讓台灣人沒有自豪感,只有沉默的屈辱;說陳水扁用誘引衝突的語言「我願意犧牲,扣扳機吧」,精心設計撕裂台灣社會;還說陳水扁對一件又一件的弊案無法澄清,前後矛盾,而同時又拒絕反省。總之,扁政府無能,應該罷免。但是,當龍女士在作這樣的批評的時候是否也把台灣當前所處的環境也考慮了進去?這裡邊有沒有揉進了台灣權斗中自主或不自主倒向一邊的個人傾向?也許龍女士考慮最多的是哪個陣營上台更符合自己的心願。這無可厚非。就是一個普通百姓也同樣有著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們沒有能力把它說出來。但是公正的民主制度給他一張選票,這張選票就是這麼的公正,即使象龍女士這樣才高八斗的作家,也不能多得一張。同時,龍女士作為當紅的作家,她身上還有一種責任,就是儘管你在選舉投票中有你的個人傾向,但在評論中要立爭客觀和公正,尊重民主的規則。

近年來,大陸用盡一切心機,不惜一切代價,極力打壓台灣外交生存空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兩千多萬人的台灣同13億人口的大陸,在力量上極不對稱。陳在外交上左衝右突、上下失據也在所難免。這豈能怪陳一人,即使蔣介石再生,也無濟於事。澄清一件又一件的弊案那是司法系統的事,總統怎能能干預司法?至於陳對馬英九說的話(注意,不是對人民),那也是話出有因。馬對他說:如果不主動下台,「會死得很難看,子彈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扣動板機。」這時候你讓他怎麼說?總統也有個人的尊嚴呀。這種橫挑鼻子豎挑眼、找四方屁股眼兒的挑剔,讓人極容易想到挑剔者個人品格並進而懷疑是否另有目的。這也像大陸有些不知深淺的窮人的孩子,硬是埋怨父母沒有能力象貪官一樣有本事撈錢一樣,他們不明事理的埋怨有時候會把父母逼到了自殺的絕路上去。難怪大陸上民眾普遍同情陳水扁:他哪裡是在當總統,簡直就是在當孫子。大陸上一個普通村官也比他更有特權。

龍應台說陳水扁是個「千夫所指」的元首。近來,陳在台灣可能確是象龍女士所說「千夫所指」,但也不能由此就斷定陳就是個壞總統。台灣民眾不可能個個都同陳水扁朝夕相處,對他的所作所為了若指掌。人們對他的瞭解大多是通過媒體所傳遞的信息,而台灣媒體是一邊倒的泛藍媒體,老百姓得到的信息很難得到公正無誤。毛澤東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作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幾年來,泛藍掌控的媒體幾乎每天都把屎盆子往民進黨頭上倒。陳水扁常常被拍得遍體淋傷,形象被不斷醜化。明明是趙建成銘舞弊案,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非要說成是「第一家庭」舞弊案,以此來達到把陳水扁連進去的目的,以此誤導民眾。現在,龍應台又是沒有根據地弄出個「裙帶集團」和以上所說有相同之處。一個大陸觀眾談到看台灣媒體節目的感受說:

  「我以前是天天看李濤的節目,每次看完,總覺得綠營執政簡直是群黑社會當權,人民怨聲載道。記得有一年立委選舉之前的節目,我怎麼看怎麼綠營要完蛋了,而且不知道他們會輸多少呢!可是結果開票出來,民進黨成了第一大黨,台聯立委也大幅增加。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是這個節目在誤導民意。」

這個民眾又說:

  「李濤等節目製作單位還經常串通上節目的藍營的嘉賓,明明自己收到一些弊案材料,卻轉給泛藍立委來給你爆料,自己假裝公正且不知情,比如陳哲男洗錢案件,邱毅就是扮演這樣一個絕好的拍檔。在全民開講節目,這個響炮火筒的邱毅來的次數比李濤少不了多少。他只不過是親民黨立法委員,根本不是記者,記者做調查當然講究真實性,言語會嚴謹,證據求確鑿,可是他整個就是一個『禍害』,就憑著人家的一個短信或幾句話就開始造謠中傷,加上說話的免責權,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就可以炮火相加,攻擊政府元首。無論誰是受害者,即使最終法律上還了他清白,但實質上名聲也搞臭了。就像陳水扁『3.19』槍擊事件一樣,不信的人恆不信,對於『3.19』案,這類媒體節目早就代替法院充當了是非的仲裁者的角色。」

在陳水扁當政的這幾年裡,特別是一、二年,泛藍不斷上演「狼來了」的鬧劇。這次罷免總統不過是這種「狼來了」鬧劇的集大成者,和「憲政史上新的里程碑」沾不上邊,只能說是個事件。台灣一邊倒(泛藍)的媒體是民主初期的一大弊端。媒體也要互相制衡,作到客觀、公正、誠實、守信。任何一個人每天真事、假事都往他頭上按,形象自然不會好。

龍應台好像很注重元首的個人品格。她說:「沒有品格,權力可能就是災難。」品格當然很重要,但也決不像她說的沒有品格就會成為災難。因為,沒有品格的元首會被選掉,或像這次一樣被罷免,嚴重的還會治罪。沒有民主制度,沒有監督,權力才會形成災難。龍應台在作這種論述的時候大概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性自身不可克服的弱點和先天缺陷。民主制度可以克服這個弱點和彌補這個缺陷。這個克服和彌補的過程就是監督。

能夠成為道德楷模、極具聰明才智又富獻身精神的元首不是說沒有,但非常少見。說句龍應台可能不相信的話,那些人都是帶有一定的使命來的,可遇而不可求。如美國的華盛頓、中國的孔子等。在元首問題上過於求全責備、尋求理想化的元首,往往會事與願違。魅力化的精神元首,往往會形成領袖崇拜,其結果常常會給整個民族帶來災難。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已經多次發生過了,民選上台的希特勒就是其中之一。

國、親兩黨以及一邊倒的泛藍媒體對扁施政的指責,現在已經被台灣人形象地說成是「父子騎驢」式的指責了。「總統罷免案」後人們也在反思,民調顯示馬英的支持率在下降,就說明了這個問題。龍應台女士的評論如果僅僅是失之偏頗,那是最好不過了。這也是我希望的事實。如果是領弦主唱「狼來了」,選擇性地擴大歪曲事實進行評論,為權斗的一方的下一輪攫取權力造勢,那可真是太不應該了。龍女士首先應該學會尊重民主規則,適應民主生活,不然可能永遠會有「被綁架的人民」(龍應台語)的痛苦。

(原載《民主論壇 》2006-06-29 修訂:2006-06-29)(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小說:連三(六)
小說:連三 (七)
小說:連三 (八)
小說:連三 (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