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坡州書城 創意價值看得見

魚夫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在許多振興台灣文化創意的場合裡,我經常被問到政府設立一個文化創意園區如何?

我的態度經常是否定的,因為我相信創意人是不能被關在一個圈地裡的,多數創意人的生活總帶點詭異和頹廢,經常白天「三點不露」(三點以前不會出現),歸類為夜行性動物,又創意人率皆右腦發達,工作起來非常專注,旁若無人,但生活浪漫者多,要喝酒、抽菸、談戀愛,甚至於像「披頭四」樂團、導演喬治.盧卡斯等抽大麻吸毒者,恐怕也為數不少,這不是說他們是罪犯,而是多數創意人的特質。

自然形成的創意園區

像英國的蘇活區,小劇院、酒吧、各國餐廳甚至情色業林立,多數建築看起來或破破爛爛或奇形怪狀,卻成了聞名全球的「文化創意園區」,新崛起的「新蘇活區」,指的是倫敦東區的Hoxton和Shoreditch,則曾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毀,成為治安的死角,然而殘留的的空廠房,卻吸引尋求較低房租的藝術家們陸續進駐,於是也自然長出了一個「文化創意園區」。

和台灣舉世聞名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不同,文化創意園區是自然長出來的,不能像溫室般的規劃設計。那麼世上就沒有規劃的案例嗎?當然有,隨便舉幾個例子:到德國杜塞多夫沿老城酒吧街走到碼頭濱,便有一系列由過去倉儲庫房規劃出來的小店舖,提供藝術家工作室,遊客可以像到觀光果園現採草莓般的選購客製化的藝品;南非德班市海濱的「帆船俱樂部」也是將過去的碼頭倉庫改裝成餐廳和提供藝術家雕刻與製作藝品的「視覺藝術中心」,這樣做,提供了藝術家「開店經營」的直銷經驗,雖然沒有那麼商業化,但在文化創意的發展上,起了一種市集的作用。

荷蘭Pakhuis Amsterdam倉庫改建計畫(1996)就比較能算是一種經營模式。原建築為1883年所落成的一座五層生產可可粉的工廠倉庫,改建為提供30家製造商、進口商、室內設計和物料展示者的展場,和一家前衛的音樂餐廳,儘可能的保有原建築的風格,添加的元素以水泥、玻璃、鋼架和白泥為主,為了改善原有的室內陰暗,闢建了許多開口,如拉長窗框,在屋脊上開天窗透光,在每個建築量體間的空間架設玻璃階梯,並使各樓層間均能相互透視,伸展通透感。

不過以上所說的均為舊建築的改造,文建會所創造的台灣華山文化園區也有類似的功能,然而文化創意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僅止於此嗎?這就是我思考文化創意園區的重點所在了。

以出版為主題的坡州園區

來到了韓國坡州市,這裡有處占地3,000畝的「坡州書城」。坡州書城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出版業為主所建的園區,整合出版、印刷、發行、紙業、運輸、設計、著作權仲介、學術研究各種機構於一處。這個書城源起於李起雄等為首的出版業者,夢想創造一座出版都市,1985年的9月5日,第一次由坡州都市建設發起會議在政府和其他社會部門的支持下召開,在這群夢想家咨爾多士、為民前鋒的努力下,甚至說服了韓國總統發動公部門一起來共襄盛舉,終於,在建築學者承孝相出任建築設計總統籌後,坡州書城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於2003年12月22日,成立了「書城文化基會」,統領書城建設等計畫,一座烏托邦就這樣實實在在的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了。

坡州書城在承孝相的統籌下,於原本是一大片濕地的建築地基上破土興建,但他們希望這是一座能恢復人性的都市,是一座生態的都市,甚且是建築的博覽會。當我抵達參觀時,著實感動不已,各種後現代建築林立,除了爭奇鬥妍外,建築所創造出來的人性空間到處可見,建設並沒有破壞生態,反而到處野花、野草、野生蘆葦,包括湖裡的魚兒都有繼續生存的權力;這裡沒有「紀念碑」式的建築,沒有財大氣粗的超高層大廈,沒有建築師為了實踐個人名聲的雄偉建築怪獸,有的只是謙卑地和自然融在一起的量體罷了。

政府與民間的體認

要蓋個文化創意園區,不是蓋加工區集合廠房就玩得起來。「坡州書城」的啟示是:不止來自民間一群文化經紀人(出版商)堅持不懈的努力,政府也得深刻認識這個產業;出版商、書商在文化創意產業裡,我稱之為「守門人」,他們和創意人的關係,籠統的說,類似一種經紀的身分,他們才需要辦公室和廠房等,這才有園區出現的可能,然而,能想到將出版業界集合起來創造一座都市,將文化創意的附加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韓劇能那麼成功地的風靡亞洲,因為能有這個想法,本身就充滿了創意!

  ──轉載自第246期《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開發文化創意產業需有4E
呂秀蓮:漫畫是人生 藝術 也是哲學
【飛向歐洲】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組圖:韓國仁川櫻花公園 花海美不勝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