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停火決議案的漏洞可能導致諸多後患

【大紀元8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在十四日開始停火後,黎巴嫩軍隊立即忙著修補受損的道路,以便流離失所的黎巴嫩人返回家園。但是分析家擔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停火決議案的漏洞可能導致諸多後患。

以色列內閣十三日以二十四票贊成、零票反對表決同意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案時,唯一棄權的運輸部長莫法茲表示,他贊成停火,但是無法投票支持不會讓被俘士兵獲釋或保證終結真主黨的一項協議。

莫法茲強調:「聯合國決議案並未明文規定真主黨解除武裝,因此真主黨不會解除武裝。人民遭到四千多枚火箭攻擊的任何其他國家都不會接受執行會受到懷疑的一項決議案。」

九日之前一直指揮對真主黨作戰的以色列北方軍區司令亞當也擔心停火協議的脆弱性,他說:「這項協議有許多漏洞,但是我們必須樂觀。我們會觀察未來幾天的情況。」

此外,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指出:「除非有解除真主黨武裝的明確授權,停火協議不會奏效。...我希望我是錯的,但若你仔細看它的文字,就會發現關於解除真主黨武裝的部分相當含糊,這是個長期的問題。」

霍華德原先希望此一決議案授權國際武力解除真主黨的武裝,或是與黎巴嫩政府和軍隊合作解除真主黨的武裝,他說:「除非解除真主黨的武裝,否則(黎巴嫩衝突)不會有持久的解決。」

這位總理證實,他對停火決議案的疑慮會是澳大利亞政府決定是否派兵參與國際監督黎巴嫩停火武力的一個考量因素。

分析家指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二零零四年安理會第一五五九號決議案的一個弱點,就是它未明白要求真主黨放下武器,而是要求「所有黎巴嫩和非黎巴嫩民兵」解除武裝。

真主黨即利用此一漏洞,聲稱它是個全國抵抗運動而非民兵,因此不受聯合國決議案的約束。黎巴嫩軍隊與包括外交部長在內的幾位黎巴嫩內閣成員都同意真主黨此一說法。

分析家表示,安理會十二日通過的第一七○一號決議案又未點名要求真主黨解除武裝,而是要求執行「規定黎巴嫩境內所有武裝團體放下武器的」稍早決議案,「以使黎巴嫩境內除了國家之外無人擁有任何武器或權威」,但是決議案並未說明如何或何時做到這一點。

在匹茲堡大學法學院網站刊出的此一聯合國決議案逐點分析中,美國西北大學法律教授達瑪托提到黎巴嫩政府與真主黨最近幾天已達成一項秘密協議的可能性。

達瑪托質疑:「有什麼團體在正常情況下會同意接受要求它解除武裝之後可能會被捕並因戰爭犯罪遭到起訴的一項決議案?」

這位教授指出:「真主黨同意接受這項決議案唯一可以想到的合理原因,就是它已藉著與黎巴嫩政府達成的秘密協議獲得其成員不會被解除武裝、逮捕或起訴的保證。」

達瑪托說:「我猜想它們的協議是讓真主黨成員順利納入黎巴嫩政府的武裝部隊。」這將使真主黨員只要換穿軍服就能避免解除武裝。

分析家表示,真主黨已有成員躋身黎巴嫩內閣,若再併入大多數官兵同樣屬於什葉派而指揮官又同情真主黨的一支軍隊,就可進一步模糊兩者的區別。這可能對聯合國停火決議案的其他規定,特別是尋求禁止武器進入黎巴嫩的規定造成不利影響。

然而,聯合國黎巴嫩特使拉森三月訪問貝魯特時就曾說過:「我們的目標是將真主黨納入黎巴嫩軍隊。」

貝魯特每日星報也在週末發表社論讚揚聯合國決議案提供黎巴嫩強化其軍隊的機會。社論中說:「最佳策略將是真主黨的武器與專門技術在黎巴嫩軍隊中制度化。」

美國賓州李海大學中東問題專家巴奇在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案之前即已撰文指出,如果真主黨未在黎巴嫩危機結束後被解除武裝,其他地方就很可能效法真主黨擁有一支訓練精良和武器供應不斷的民兵模式。

他說:「真主黨模式可以輕易輸往從索馬利亞到斯里蘭卡、伊拉克和哥倫比亞、乃至將來有一天銷往巴基斯坦等失敗或半失敗的國家。你所需要的只是支持真主黨的伊朗一樣願意投下資源的贊助者以及支持的群眾基礎。」

巴奇表示,巴勒斯坦的哈瑪斯集團與伊拉克激進什葉派教士薩德麾下的救世主軍都已仿效真主黨的作法。美國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類似真主黨的組織擴散並決定它們所在國家的命運。解除真主黨的武裝對國際社會至為重要。

相關新聞
以色列否認攻擊黎巴嫩行動事先早已策劃 
以色列矢言不會准許真主黨重返黎南
脆弱停火生效後  黎巴嫩難民絡繹返鄉
美國猶太人籌款作戰後重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