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媒體批評地方政府擡高房價

【大紀元8月2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採訪報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儘管中共政權採取許多措施試圖穩定商品房價格,但是許多城市的房價還是繼續走高。官方的新華社發表評論,批評一些地方政府推高房價,沒有配合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這種批評有沒有道理?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安培邀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教授徐滇慶博士和河南的時事評論人士盛大林先生進行討論。

記者:首先,請問加拿大的徐教授。您看新華社這篇評論,批評地方政府不配合中央政府對於控制房價的宏觀調控措施,這種批評有道理嗎?

徐滇慶:這是意料中事,這是一種權力的博弈啊。這個房價推高了,拉高了地價,地方政府現在有一半左右的財政收入,就是要靠房地產業來支援。所以地方政府從利益的驅動出發,它必然希望房價越高越好。

而這房地產又可以給地方政府添加一些政績,解決一些就業問題。所以使得地方政府在房價問題上,出現一種短視的現象。

記者:中國官方發佈的數字顯示,七月份全國七十個大中城市興建商品住宅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百分之六點七,像廣州、大連、呼和浩特,各地的房價都飆升,河南的盛大林先生,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盛大林:我基本上同意徐教授的看法。據我所知,新華社發這個新華時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出的是國六條,國務院還出過一次國八條,也宏觀調控房地產的,當時新華社也發了一番時評,措辭非常嚴厲的批評地方政府陽奉陰違。

地方政府確實現在是對中央的調控房地產陽奉陰違的。地方政府,剛才徐教授說有一半兒,我看到的數字有些地方超過百分之六十,所以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來源於土地釋讓金。

另外一方面,房地產也是各個地方支柱產業的龍頭,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都靠房地產這個龍頭去帶動。就一個地方來講,如果房地產業發展速度一下去以後,它會產生連鎖反應,對地方來說,經濟發展速度下降以及造成失業的增多,其他行業的疲軟。

短期來講,房地產宏觀調控確實是對地方是不利的,但是在中央從宏觀上考慮的更多,而且考慮更遠,地方的當政者可能只顧眼前的利益發展,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剛才徐教授也說了。

記者:最近中國的中央政府為穩定房價,出台了不少措施,包括兩年內購買的房子如果要賣掉的話,要新增收稅。控制土地管理,以及控制經濟仲介公司炒作房價等等。

就是最近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有了初步的降溫,但是很多的大中城市,宏觀調控的效果還不明顯。那徐滇慶教授,您看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相之間有這種搏弈的情況下,中國這個房價到底應該怎麼樣控制、需不需要控制?

徐滇慶:如果聽憑房價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停的上漲,這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房地產本身,而是金融問題。那最後必定像泰國、馬來西亞一樣導致金融危機,那麼這個問題是會對整個國家造成極大的影響,這個歷史上和世界各國教訓都很多了。

所以必須要抑制房價暴漲,並且防範在房地產業會出現的泡沫經濟,這種泡沫經濟它是以投機作為主要的活動的。所以說,現在出台一些政策來限制房地產的投機行為,這是正確的。

而現在從2006年8月份來看,中國房地產的投機行為並不是特別嚴重,二手房市場也並不是特別活躍。所以這些政策出台之後,它是起到一個防患於未然的作用,這是正確的。

但是中共政權也採取了一些混招,就比如說要限房價,這個就是錯誤了,房價是限不住的。可是如果說要限房價,真正要去限的話,那就最後要倒退回計畫經濟,這對於是市場機制是一個破壞的作用。所以現在的政策它是混雜在一起,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不敢恭維的。

至於說房價能不能管的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衝突能不能夠中止?這些大概都不是簡單一個政策能解決的問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權限的劃分,在中國恐怕也是要做一個長期的問題來爭論。

記者:最後請問盛大林先生的觀點。

盛大林:在目前這種的體制的環境下,這個房價中央政府靠著行政命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搏弈中,為什麼中央政府老是鬥不過地方政府,關鍵的問題我覺得是在於土地。

因為房地產的命脈掌握在地方政府手裡,現在大家知道這個土地供應是政府一個出口的,就是你買房地產開發零用地,你必須從政府去買,被地方政府完全控制了。

而他們現在就是通過操縱土地供應這個殺手鐧控制房地產價格,你看現在各個城市房地廠商都普遍反映拿地太難了。而且地方政府想方設法把地價炒起來,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執行土地供應的市場化,不能讓政府壟斷土地供應。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房價暴漲土地反腐 中央地方博弈之背後
中國醫學博士生苦讀六年拿不到學位 上網求助
關稅致生產轉移 沃爾沃電動車推遲對美交付
美宗教自由報告揭露中共攻擊神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