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難以跨越的貿易失衡

標籤:

【大紀元8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中國表面經濟增長的數字掩不住背後的憂慮,經濟學家警告中國貿易嚴重失衡,當美國零售業主管賣著中國商品賺得百萬美元年薪,大多數中國工廠勞工每縫一雙鞋子,不論大小,只獲得不到1分美元。

國際先驅論壇報3日報導,全中國數以萬計這樣低薪資的工廠,讓美國和歐洲憂心西方製造業正在被活宰。美國和歐洲的官員認為,像這樣不受法律約束又有低估幣值保護的工廠帶給中國不公平的利益。

不過近看天津家華(Jiahua,音)製鞋廠可看到不同的面貌。根據外國和中國業主和同業主管的說法,大規模製造的最大獲利單位不是在製鞋公司,而是在將產品行銷美國和歐洲的業者。

天津這家部分由外國投資人持有的工廠以每雙15.30美元出售這雙鞋,工廠扣除各項成本賺取大約65分美元的稅前利潤。工廠業主和經濟學家表示,10年前中國製鞋廠和製衣廠的傳統利潤大約是10%,現在有5%就很幸運了。

美國大型零售商在加上運輸、倉儲租金和薪資之後,以每雙49.99美元的價錢出售這雙鞋。以稅前利潤7%估算,美國大型連鎖業在同一雙鞋上平均賺到3.46美元。雖然這些鞋子以每雙49.99美元出售時標示著”中國製造”,這雙15.30美元的鞋子在美國比在中國多出了2倍的價值。

美國廠商為了將這雙鞋帶進市場所花費的46.5美元當中,至少有29美元完全在美國支付廣告商、網頁設計、卡車司機和銷售人員的薪資。

由於天津工廠工人的薪水如此的低,如果每人的薪資加倍,美國境內的最終售價將從49.99美元增加到51美元。

在2005年,58%的中國出口是由純外資或部份外資持有的企業所生產。經濟學家認為這數字虛胖,因為以外資名義的投資可以享受減稅。

與日本和南韓在工業化期間的外資角色相比,中國的經濟是更是由外國人經營。根據華盛頓國際經濟機構資深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 迪(Nicholas Lardy)的說法,外國企業佔中國整體製造業的三分之一,中國貿易嚴重失衡。

拉迪表示“這非常的高”。美國身為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只有大約20%的製造是由外國企業完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貿易順差破千億美元  加深人民幣升值
中新社:美國寄望中國人拚命花錢解決貿易逆差
渣打銀行:去年中國貿易順差實際僅350億美元
加拿大專欄作家建議政府支持台灣參與WHA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