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系列介紹

對口相聲劇本欣賞《詩情畫意》(二)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定芬摘錄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續前)
甲︰欸,我這可不是胡說八道的!
乙︰你有什麼證據呀?
甲︰有詩為證呀!
乙︰什麼詩?
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里目是什麼啊!
乙︰千里眼啊!
甲︰一看一千里,眼神兒好不好?
乙︰就這眼神兒好?……
甲︰「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這兩句怎麼講啊?
乙︰這就是說登上山頂一看,雲彩裡還有住家……
甲︰你看的見嗎?
乙︰我看不見!
甲︰詩人看見了……
乙︰噢!
甲︰你說他眼神兒好不好?
乙︰好好……
甲︰中華大地有個名山叫廬山,你知道吧!
乙︰噢!廬山,知道!那是最著名的風景名勝嘛!
甲︰廬山上有個瀑布。
乙︰那是廬山上的一大景觀哪!
甲︰那瀑布從上到下一共是多少呎啊?
乙︰那是……嗯,沒量過!
甲︰你看不出?
乙︰嗯。
甲︰詩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乙︰多少呎?
甲︰「飛流直下三千呎,疑是銀河落九天…」三千呎!
乙︰這三千呎是詩人看出來的呀?
甲︰不是看出來的,難道還是詩人拿個米達尺去量出來的?!
乙︰沒聽說過!
甲︰這不就告訴過你,詩人的眼神兒好嘛!
乙︰噢,經你這麼一說,倒還真讓我長了不少學問。這樣吧,你言之成理,那你再說說這些詩人們還有些什麼特點?
甲︰詩人還有個特點就是愛喝酒……
乙︰啊?愛喝……怎麼你這些論點都怪怪的呀?
甲︰有詩為證啊!
乙︰什麼詩?
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乙︰這跟喝酒有什麼關係呢?
甲︰你看,就為了喝二兩酒,詩人渾身上下都溼透了,還要去喝!
乙︰哦!那麼這些詩人都喝酒?
甲︰詩人沒有不喝酒的!
乙︰大詩人李白喝酒嘛?
甲︰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哪!……消耗一斗酒,能寫一百篇詩,喝的愈多他寫的愈好!
乙︰是啊?那杜甫他喝酒嗎?
甲︰「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啊!
乙︰是有這詩……
甲︰你聽清楚了沒有啊?「好還鄉」!
乙︰怎麼?
甲︰這酒不但好,而且還香!
乙︰呵呵,是哦,那你說蘇東坡他喝酒嗎?
甲︰喝酒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哪!「把酒」哇!
乙︰什麼意思?
甲︰有酒他就把過來啦!
乙︰什麼呀?那……女詞人李清照大概不喝酒吧?
甲︰女的喝的比男的還厲害!
乙︰怎麼會呢?
甲︰你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乙︰這兩句怎麼解釋?
甲︰她昨兒個夜裡喝的酒到今兒還沒醒過來呢!
乙︰那……那……這清朝有個詩人叫龔自珍,你說她喝酒嘛?
甲︰龔自珍哪!他當然喝酒啦,他的名字不就告訴你了嘛!
乙︰有嗎?怎麼解釋?
甲︰龔—自—珍,意思就是告訴你,一有功夫,他自個兒就斟上啦!
乙︰嗐!好吧,就算是這樣……那您對詩人還有其他見解嗎?
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費鞋”!
乙︰什麼?你這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呀?
甲︰這些詩人為了描繪大地的錦繡河山,可是走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翻山越嶺、披荊斬棘,……你說這玩意兒,他豈不費鞋乎?
乙︰你還“乎”咧!
甲︰說真的,這些詩人走遍了中原各個角落,留下了多少璀璨的詩篇哪!
乙︰那什麼地方都有詩嗎?
甲︰什麼地方都有!
乙︰我想去的地方也有嗎?……像我想去看看長江三峽,有詩嗎?
甲︰有啊!「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過,現在有三峽大壩擋在那兒……這詩中的此情此景只能成追憶啦!
乙︰哦!那……我還想去黃河,有詩嗎?
甲︰有詩啊!「遠上黃河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乙︰嗯!有情有景,我想去洞庭湖,有詩嗎?
甲︰「惜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哇!
乙︰我想去新疆有詩嗎?
甲︰「五月天山雪,無花直有寒」!
乙︰我想去西湖有詩嗎?
甲︰「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粧淡抹總相宜」。
乙︰我想去…我想去……我老家,有詩嗎?
甲︰您老家?!這個……這個……有了!「遠看像座廟,近看不是廟,裡頭蹲個咬牙漢,手裡抓份報紙樂」……
乙︰咦?!這什麼地方啊?
甲︰就是我們這公園裡的公廁嘛!
乙︰什麼?!去你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