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胃癌早期病變有法測 台大研發幽門桿菌試劑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八日電)胃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排名第五位,但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如何提高癌前病變的診斷能力,成為保命關鍵,台灣大學生醫研究團隊最近就成功找到人類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癌的毒性因子「GroES」,透過試劑,可以篩出高危險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胃癌每年發病約有八十萬人,是發病率很高的惡性腫瘤。台灣胃癌發生率尤其偏高,每十萬人口約有八點五二人至九點六八人,在亞洲地區與日本同為高發病率的國家。

早期胃癌沒有症狀,除非透過內視鏡檢查,再加上病理組織切片,否則幾乎無法診斷。台大生醫團隊則成功找出胃癌毒性因子「GroES」,只要血液篩檢呈陽性反應,就有可能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

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教授周綠蘋表示,過去三年來,研究團隊利用免疫轉漬分析技術,找到人類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癌的毒性因子「GroES」,並對四百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病患及健康民眾進行測試,結果成功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胃癌患者,準確率在六成以上。

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教授周綠蘋十八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台大研究團隊利用免疫轉漬分析技術,找到人類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癌的毒性因子「GroES」。中央社

她進一步解釋,「GroES」之所以可以作為篩檢胃癌發生的診斷指標,是因為人體若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且具有「Anti-GroES」抗體,就會引起胃部長期發炎,造成上皮細胞的破壞及增生,若在短期內治癒並無大礙,但如果長期持續發炎,則可能導致胃癌,因此對「GroES」有無陽性反應,就成為重要的診斷依據。

周綠蘋建議,只要是曾進行過幽門螺旋桿菌呼吸測試,呈現陽性反應的人,都應該再作毒性因子「GroES 」的篩選,若也呈陽性反應時,受檢者就應接受後續的胃內視鏡檢查及切片,才有機會早期發現胃癌、早期治療。

台大生醫研究團隊目前正申請美國、日本及台灣專利,未來將以人工合成方式,發展試劑組,只要一滴血液,就能在短時間內判別是否為胃癌的高風險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