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綁架(1):科技對幾項智能造成的衝擊

丹尼爾‧阿考夫、羅伯‧瑞賀 譯/ 黃碧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8日訊】

無疑的,科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某些智能。舉例來說,很多人憂心,時下年輕人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因為他們只按計算機或電腦就能輕易算術。但是二○○三年全美教育成績鑑定的研究顯示,孩子算術能力其實進步;一九九二年只有一八%的四年級學生精通數學,但是二○○三年,這個比例增至三二%。這也就是說,科技其實對數學成績的提升有著正面貢獻。

在此同時,科技的誤用和濫用卻也顯而易見,並且很可能以令人憂心的方式,限制小孩的智能發展。接下來,我們要仔細檢視科技對迦納提及的幾項智能如何造成衝擊:

● 語言文字智能。看電視其實是相當有害的被動活動,當孩子接收的口語和視覺內容,都由外在的媒體提供時,孩子本身自然沒必要、也沒空間留給內在的想像力。相較之下,閱讀就需要動用一些「想像的肌肉」,因為小孩必須將他所閱讀的內容運用想像力視覺化。整體而言,現今小孩參與被動的、以科技為主的活動日益增加,而閱讀活動卻日益減少。這種轉變的後果令人憂心,這將使得孩子對正在經歷的事情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 身體律動智能。孩子小肌肉的活動技能,藉敲電腦鍵盤或打電玩這類活動大為增加;但要促進身體律動智能,其實需要更多自由遊玩和戶外遊戲,但有益智能發展的活動似乎都在減少,更甭提運動的時間了。

● 社會人際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反映出一個人和他人互動的能力。青少年和螢幕為伍的時間愈多,社交互動的時間也就越少。家庭的晚餐時光,從以往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彼此溝通,演變成分散到各處,和電視、電腦、電玩共餐。人際智能唯有透過練習才能增進,雖然現在的青少年,花了大半時間經由電話、簡訊和聊天室與人互動,但這類互動不可能取代面對面的互動品質。

● 個人內省智能。這牽涉到一個人如何有智慧地看待自己。這種智能經由社會人際互動和獨處時的自我省思而來。現今科技消磨我們多數的空間時間,以致少有時間留給一些極為重要的活動:省視自己、檢視自己的想法,或自我反省。這種自省時間是小孩內省智能發展的關鍵,同時對創造力、想像力和解決問題技能的發展也很重要。

● 自然觀察智能。這種智能展現小孩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與愛好程度。儘管電視也傳遞了豐富的自然資訊,例如自然界的地理、人文和動物奇觀,仍然比不上直接到大自然體驗,例如健行、露營、滑雪、釣魚或海濱漫遊。當小孩花了過多時間待在室內和科技共處,在戶外遊玩的時間就相對減少,對大自然也就更為生疏。

透過監督尋求均衡之道

總而言之,從玩具到科技的各種中性商品,雖然切實、有用,並且增進生活便利,卻潛藏禍害。家長和老師必須步步為營,隨時以有效方式引導小孩,確保他們和這些商品和互動時,產生的是最健康的結果,並且在科技和非科技的活動之間找出平衡之道。

可行的做法包括:限制花在電腦螢幕前的時間、關掉機器、堅持從事室內或戶外的自由遊戲、鼓勵和音樂藝術有關的休閒活動和社交互動、策劃露營旅行,讓小孩更親近大自然、要求晚餐必須全家共享、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就讀故事給他們聽,並且鼓勵他們自行閱讀。藉由限制小孩沈迷科技的時間,從而鼓勵他們參與更廣泛的活動,拓展生活經驗和智能。

摘自: 天下雜誌出版《大綁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