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密紋波灰蝶 台灣新亞種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台師大教授徐堉峰發現台灣地區蝴蝶新亞種「密紋波灰蝶」,地點就在高雄小港機場的馬路邊!這種密紋波灰蝶外表跟「波灰蝶」很相似,只是翅膀紋路較密、且沒有小尾巴,因為體型小、色彩不鮮豔,過去可能都被誤當成是波灰蝶。

徐堉峰說,過去台灣地區波灰蝶屬的紀錄只有波灰蝶一種,由於數量太多,一點也不稀奇,蝴蝶研究者幾乎不太注意牠們。但他覺得很奇怪,這種常見蝴蝶的幼蟲和寄主植物紀錄很多,卵的資料卻極度缺乏,為追查其產卵習性,才意外發現波灰蝶原來有兩種。

因北部秋冬季節很難找到蝴蝶,徐堉峰便開車到南部調查,沿路看到波灰蝶愛吃的植物,就會停車找找看。2003年冬天,他從小港機場旁的馬路採集波灰蝶卵回實驗室養,待一堆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他才訝異地發現:「怎麼有兩種長得不太一樣?」

徐堉峰說,蝴蝶的分類主要以「生殖器」為鑑定標準,除了極少數的特例,生殖器形態不同的蝴蝶就無法交配。他將兩種外表略有差異的波灰蝶解剖,證實兩者生殖器確實不同,便將翅膀紋路較密、缺乏小尾巴的那種取名為「密紋波灰蝶」。

徐堉峰查閱國外的文獻,發現菲律賓、澳洲等地都有密紋波灰蝶的發現紀錄,但台灣產的密紋波灰蝶,翅背面的藍紫色和翅腹面的底色,都比其他國家族群的色彩來得黯淡,具有穩定的地理差異,在生物學上可定義成密紋波灰蝶的新亞種。

密紋波灰蝶在台灣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目前發現棲息地包括台南、嘉義、高雄、台東等縣市,在海拔一千公尺的南橫山區也有,但以平地到海拔較低的小丘陵較為常見。

波灰蝶 卵產在花苞縫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波灰蝶是亞洲常見的蝴蝶,在台灣野地數量甚豐,卻一直缺乏產卵習性資料,台師大教授徐堉峰和中山大學顏聖紘博士合作,歷經三年的追蹤調查,發現波灰蝶為保護下一代,採用「將卵產在花苞縫間」的高度隱藏策略,為蝴蝶研究史上首見。

徐堉峰指出,波灰蝶媽媽會特地找尋「看似一朵、其實是由很多朵小花聚在一塊」的花序型植物,在花苞剛長出來、還沒開花之前,把卵產在花苞間的細縫,再分泌透明膠把卵封藏起來,從外表幾乎看不見。這篇論文刊登在本月新出版的中研院「動物學研究」期刊。

通常雌蝶的產卵器是半圓形的,波灰蝶媽媽則演化出高度特化的「鏟狀產卵器」,方便將腹部插入花苞間的縫隙產卵。徐堉峰說,雌蝶產卵時會將腹部拱起,過去日本學者看到波灰蝶媽媽拱腹卻沒看到卵,便在文獻記錄波灰蝶有「擬產卵」習性,也就是假裝生蛋,事實卻是牠們將卵藏得太高明了!

徐堉峰說,一般雌蝶都直接產卵在樹葉或花的表面,這些卵很容易被蝴蝶最大的天敵「寄生蜂」或「寄生蠅」吃掉,在野外還發現許多種蝴蝶的卵被寄生蜂寄生,寄生蜂非常細小,有的會直接附在蝴蝶媽媽身上,等牠產完卵後就跳下來寄生,「就好像是坐飛機去吃人家的小孩,很壞!」但三年來徐堉峰在台灣南北各地採集的波灰蝶卵,沒有一顆是被寄生的。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