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孩负面行为 专家:家长把握6岁前调整期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十一日电)当小孩出现负面行为时,一般家长通常觉得小孩长大后就会自然改善,但专家今天提醒,家长若能把握六岁之前的学习黄金期作调整,就可帮助孩子往正向发展,不至于直接造成社会问题,家长千万不可轻忽,不要只顾着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儿童教育的关键影响力。

国立台湾大学职能治疗学系讲师高丽芷表示,所谓的“负面行为”诸如过动、动作笨拙、好动、不专心、固执、冲动等。以好动为例,过去有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生就是爱玩好动,也许长大就会比较好。

高丽芷指出,虽然过于好动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引导的改善,以及脑部发育渐渐成熟,好动的表现会随年龄增加而减轻,但注意力和冲动性却依然存在。

她说,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常常合并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以及一些犯罪问题,而他们在教育、就业和人际关系上也容易产生困难;同时,他们也比较有高危险的行为,使他们容易发生意外;甚至有相当的比例会形成反社会人格的问题等。

高丽芷表示,在她辅导的个案中,小学四年级的小杰,因为太过于吵闹、扰乱班上秩序,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人物。不仅如此,小杰不断认为他的周围充满敌人而感到相当痛苦。

在父母的安排下,小杰接受全脑开发课程教育,没想到半年不到,小杰的感觉统合渐渐成熟,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了解自己造成同学的干扰,接下来的课题就是培养察言观色、主动关怀及思考组织力,让他在群体中不再格格不入。

高丽芷认为,如果小杰能在六岁以前及时进行全脑开发教育,上小学后就能避免产生适应不良等问题。

台中市伯克莱全脑教育学校督导林淑龄表示,幼儿三岁以前是动作经验的累积(包括爬、走),对于各种动作刺激经验越丰富的孩子,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也会越好;三岁以后则着重于行为的组织条理、感觉的反应适当、增进游戏技巧及自信心、正确的同伴互动、良好的家庭适应等训练。

林淑龄举例,孩子到了幼稚园中班,对于颜色和数字仍无法辨认,进入小学后可能会产生学习障碍等问题,若是能够早期利用全脑开发检测孩子的特质,就能够做适当的课程安排及教育。

她认为,家中孩童若有不爱图鸦画画、玩拼图、听故事、讲故事,逃避面对新事物等问题时,家长可利用全脑开发课程,让小朋友能够多元学习、全面发展。至于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早点学习,却不知要让孩子学些什么,全脑开发也可以运用在“早期教育”上。

林淑龄强调,掌握零到六岁学习黄金期,利用各种专业技巧训练开发全脑,不但能能奠定孩子学习良好的基础,更能够让孩子找回自信。

她建议家长在小朋友的成长期,不要只顾着发展自己的事业,轻忽儿童教育的关键影响力。欢迎家长带小朋友前来进行全脑开发免费评量检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