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台湾和大陆“总不能背道而驰吧!”

--纪念赵紫阳逝世两周年

未普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1月12日讯】1987年11月,中共召开十三大。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会见了采访十三大的记者。对台湾记者皮介行提的有关两岸统一的问题,赵紫阳回答说,他希望台湾和大陆能在他的任期内实现统一,“但这不决定于一个方面。能不能统一是一回事,总不能背道而驰吧!”他还说,他认为两岸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近20年来,两岸经济形势的确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大陆在经济上三步并作两步赶超台湾,成就斐然。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1987年时,台湾的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是7450美元,大陆是240美元,相差31倍。2006年,台湾的人均GDP增长了两倍,大陆则增长了4倍。沿海城市像上海、北京和广州增长速度更快,人均GDP已达7000美元。

但是,当两岸经济越走越近时,两岸政治却渐行渐远。台湾已融入世界潮流,拥抱民主宪政。先是开放党禁、报禁,然后人民有了投票选举权。民主从无到有,自由从少到多。一个表面上看来吵吵闹闹、乱乱哄哄的台湾,在民主的沧桑大道上曲折向上。而大陆在政治上,就像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颤颤巍巍,举步不前,欲进还退。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特别是在六四事件以后,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发展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大陆离民主越来越远,与台湾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背道而驰。这个政治发展剪刀差在近两年达到了顶峰。比如,台湾司法拘押涉贪的第一女婿,起诉第一夫人,中共操纵的大陆司法却重判维权律师和记者。台湾施明德发起了百万人反贪运动,执政党让其和平落幕,而大陆广东太石村的村民因要民主改选却被当局血腥镇压。台湾现在已是多党竞争制,而中共一党专制却在不断强化。

这种政治发展剪刀差在两岸关系上引发了严重后果。去年11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炉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2000年,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台湾民众只有36.9%,到了2006年,则达60.1%。导致这种台湾意识迅速增长的原因很多,像台湾政客的操纵,“去中国化”教育,执政党的“台独”导向,等等。但大陆的政治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的两岸政治发展剪刀差难辞其咎。

造成两岸的政治发展剪刀差,邓小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邓小平在1986年曾提倡过政治改革,但他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和保持经济发展高速。当赵紫阳在87到89年期间屡次表示要推动渐进政治改革,包括三权分立,发展民主党派,甚至逐渐开放党禁,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他说,中国不能搞三权鼎立,不能放弃专政,不能迁就民主化的情绪。

邓小平的“三不”政策,和着1989年6月4日一声抢响,进一步拉开了台湾和大陆政治发展的距离。自此,大陆经历了漫长的政治寒冬。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大陆在意识形态上越发向左,政治气候越发肃杀。这种肃杀的政治气候和大陆民众普遍的政治苦闷,直接影响了台湾民众对大陆当局的民心向背。

胡温当局是否意识到台湾民心向背的消长?胡锦涛在2007年元旦讲话中要求“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反对‘台独’势力”。其实,胡锦涛与其空喊口号,不如在政治改革上下点儿功夫。如果他再不做出一点样子来,只怕台湾人心尽失。

值得一提的是,新年伊始,大陆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包括官方报纸刊登了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这些迹象显示,政治改革可能已箭在弦上。如果大陆的政治改革能在新的一年迈出坚实的一步,笔者相信,这将是对赵紫阳的最好纪念。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未普:展望中共十七大
规格不一  手机电视在德国尚未普及
未普:新华社的企图
未普:反腐、削藩、收权--“和谐社会”的三个注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