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教育兩則

劉燕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月30日訊】

筷子和剩飯

想起小時候,奶奶既不對我兇,也不跟我講甚麼複雜的道理,就可以把我教育的很聽話。

有一次,我吃飯時拿筷子敲打碗玩。奶奶說:別敲別敲,筷子是有筷仙人的。你敲了筷子,筷仙人就會不高興的。我趕緊把筷子輕輕放下了。

有一段時間,我老愛把飯吃剩下。奶奶就說:你老是剩飯,當心以後沒飯吃。接著奶奶就給我講了個故事:以前有個村子,裡面的人老愛倒剩飯。一個老和尚就把這些剩飯收起來裝在口袋裡。後來老天爺看到村裡人總是浪費飯,就不高興了,叫蝗蟲吃了稻穀。村裡人就沒飯吃了。大家快要餓死啦,老和尚就把口袋給大家看,說:你們看,這是以前你們剩下的飯,快吃了,就不餓啦。大家很高興,吃了,就沒有餓死。大家對老天爺說:我們以後再也不剩飯啦。然後來蝗蟲就走了。以後大家再也不浪費飯了,每頓都把飯吃乾淨。奶奶對我說:快把飯吃乾淨,否則當心以後沒飯吃。我趕緊把飯吃完了。

小鳥吃飯

今天我把菜燒好、飯盛好端到5歲的女兒面前,她居然沒有積極性吃。我就給她講小鳥的事情:

小鳥沒人給它做飯,它要自己出去找吃的。它吃草長出來的籽,而我們是吃一粒一粒的米飯。小鳥還吃嫩草葉,它那尖尖的嘴一扯,草就扯下來了。我們不吃草,我們吃菜葉。小鳥看見草地裡有小蟲子,很高興,趕緊抓來吃了。草地裡蟲子很難找,小鳥又很愛吃,小鳥找到了真高興啊。我們不吃小蟲,我們吃蝦仁,蝦仁很香,我們吃到了真高興啊。

小鳥用尖尖的嘴找東西吃,我們用長長的筷子找東西吃。我們真聰明啊。

小鳥吃草籽是一粒一粒的吃,我們是很多米飯一起吃,一吃就可以吃到很多。我們真幸福啊。不管多冷,小鳥都要出去找來吃,走很多路很累了也要找。你在家裏就能吃,你真開心啊。快吃吧!

女兒很快就把飯吃完了,各色葷素菜也吃了很多,吃起來很積極。

看來孩子吃飯不光是用嘴,還要動心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辦公室裡用餐,一次性餐具最好立刻扔掉,不要長時間擺在桌子或茶几上。如果有突然事情裡耽擱,也記得禮貌地請同事代勞。客氣的請求易於被他人接受。
  • 禦藥房越建越多

    清代的等級觀念和宮廷禮儀十分講究,在道光時期,太醫院分科中去除了針灸科,就是認爲針灸需要袒胸露背,有傷大雅。所以在宮廷內,治療疾病運用按摩、針灸之類的手法是不允許的,因此清宮治病多用藥物治療,藥材的需求量也就非常龐大。

  •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一直號稱“禮儀之邦”,但我們的“禮儀之邦”到今天也不知怎麼了,竟然禮儀盡失,連排隊也不會了!中國人的公民素質在國際上口碑極差,近乎“粗野之邦”了.無論是在商場.銀行.電梯口.車站等等所有需要排隊的地方,中國人都不願意排隊,爭先恐後.插隊,
  • 山東省數千民辦教師狀告地方官員貪污腐敗,但遭到打擊迫害。這一事件突顯了中國民辦教師的境遇問題。分析人士說,民辦教師對中國教育事業貢獻巨大,但在中國的現行制度下,民辦教師的命運注定是不幸的。 (w2007-01-29-voa28.cfm)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