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漣漪】祥和與淡彩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所有的美好,總是如許的短暫,今兒個春天才到呢,大地剛充滿生機,而明早,繁花卻已凋落,徒留一地狼藉。時光的推移,初看也許是沉緩的,可是在不經意之間,篝火止熄,溪聲變悄,人的鬢髮倏忽染白。所有的一切都是飄忽不定、模糊不明、匆促而無法隨時掌握,回首前塵,飄渺虛無,只餘無邊的惆悵。真的,日子的腳步,真的好快!

人一過中年,時間就快得像飛一樣,一下子,眼前的一切,就被拋得老遠老遠,不知何時才驀然驚覺鏡中的滿頭青絲,已點染上些許銀白。想想,那夕陽再怎麼輝煌光彩,終將黯淡,燃燒似的火燄也會逐漸熄滅,而後孤零零的偏西滾進地平線,再骨碌碌的好似下坡的車速般迅速隱沒,轉眼不留餘跡,一切擾攘,一切喧囂,都隨之停息!

凡事看透了,就不會再去理會那晚間上床、不知明朝還會穿上鞋否的憂慮與恐懼。不用心機,不善營生,卻自有福氣。若能糊裡糊塗的,在利益面前傻些,馬馬虎虎將就過日子,那才真是幸運,那才叫「難得糊塗」!即使上蒼給你榮華富貴,也不能由著無窮的欲望而癡心妄想,富更求富。我覺得,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你怎麼使勁兒也爭不到手,一切隨其自然!這一份自得逍遙,恐怕世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好的光景,是不會長久的。與其感嘆生命的飄忽,何不抓緊這剎那的真淳呢?

不知不覺,時光的巨輪迅速輾過那哀樂中年,如今開始品嚐著朱敦儒〈念奴嬌〉裡「老來可喜」的境遇。認識到所有的煩惱,都脫不出名利的圈套。名利引起追尋,追尋的過程,不免遭受挫折,挫折產生痛苦。古來慷慨悲歌的壯士,斬將搴旗的英雄,不免含恨九泉,讓人扼腕。即便是功成名就,腰纏萬貫,站在永無止歇的時光洪流裡,偶一回眸,也不過是些浮光掠影而已,終有那麼一天,都得撒手放棄這些身外之物的。只有超越名利的束縛,內心澄明,才能斷絕是非恩怨的糾纏,才不致招惹那些塵俗瑣事上身。

如今這一份瀟灑自由的日子,因著退休金的給付而充裕。原來生活可以是如此的簡單,沒有了口腹之欲,五元錢一大把的空心菜就能對付兩天。從前號稱筵席主廚,而今卻退出廚房,任其灶冷鍋涼,無煙少油的,這是一喜!更可喜的是:三生有幸,因著因緣際會,得入修煉之門!從此腦中充盈的是法理,言行遵循的是法理,心中衡量的更是法理。從此發覺,生命竟是如此的充滿喜悅,日子過得是這樣的樸實無華,心境是此般的祥和恬淡:四季的更迭與我無關,人情的冷暖對我不起波濤,功名利祿誘惑不了我,不再目迷五色,不再聽聞靡靡之音,兒孫的是非不足掛齒,好友的邀約不再動心……。

還有一喜,那就是獲得了獨處的機會!獨居的時光是這麼的可貴,耳根清靜,沒有兒孫的吵擾,沒有是非的牽扯,他人的一切不會近身,自己的所為不致影響別人。獨自一人是不會寂寞的,網路上同修的心得交流,法理上的切磋啟悟,你可一再咀嚼、再三領會。人間一切不再重視,所有牽掛不再縈懷,心態祥和,漸漸的向古人「心如止水」的境界邁進。

而今知曉努力修心、陶冶性情的結果是有可能擺脫那輪迴之苦的,從此不再被情牽動,脫盡塵垢,顯露真性。四周的一切對我不起作用,那風花雪月漫不經心。閑來無事,將心中所思所想,或感或悟,化諸文字,與同好分享。你可以認為那是無病的呻吟,也可以看做是沒用的喟嘆,這只是人生過程中的點滴紀錄,一如那大小不同的石塊投入水面,激起不同面積的波紋、漣漪。每個人的認知與承受力的不同,因而反應與表現也大異其趣,就像我那位五十多年交情的老友,她認為回憶並不美好,而是痛苦不堪的折磨,因此不認同我那些對過往的珍視與描繪的作品。其實這些我只把它視為人生畫布上,無意中悄悄的一次揮灑、輕輕的一筆塗抹,不是濃烈炫目的豔色,而是夢幻朦朧的淡彩,可有可無,不是造作,更無意誇張,而是隨緣而生,自然就有,在祥和的心田裡,泛著冷冷的輝光,映出滿堂的流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幾年前,熱鬧的街頭開了一家水果大賣場,種類繁多的新鮮瓜果,日日推陳出新,二十四小時營業。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店員,賣力的裝卸、擺放,認真的招呼、整理,於是門庭若市!不久,距此五百公尺的地段也開了一家,店名叫「我要買水果」,採取低價傾銷的策略,當然水果的品質略遜一籌,所以人潮不如前者,很多人想著可能不久就得關門大吉啦!
  • 在紅塵俗世裡翻滾久了,在名利追逐中浮沉夠了,厭倦了那循環往復的盛衰榮枯,飽嚐過那永不止息的聚散離合,任誰都會興起避世出逃的念頭,發出離群索居的意願,暫時來段獨處默坐、反躬自省的時光,於是奔向田野,回歸山中。看著那山間聒噪的鳥兒陸續飛走,連天邊殘留的那一朵孤獨的雲也悠緩的遠離了,扔下的是滿山遍野的靜寂與你滿心的孤獨落寞相伴,一片無垠的靜默籠罩。
  • 看著這隻「金吉拉」品種的貓咪,灰、白夾雜的毛色,蓬蓬鬆鬆隨著低鑽、高竄、跳躍、奔跑的身影毛茸茸的晃動,引得兩個孫子尖叫連連的追逐跟進,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的匍匐在冰涼的地板上,兩顆小腦袋湊在喇叭箱後的牆角旮旯裡逗弄著,那貓兒只探出兩個前爪兒左掃右抓的與倆小對峙嬉戲著……。
  • 從前只過舊曆年兒,記得兩個兒子懂事之後,除夕一定守歲,初一清早就按規矩給我倆跪下、行大禮、磕頭、拜年,再高高興興接下壓歲錢。如此行之有年,延續著中國傳統習俗。可是隨著社會的變遷、道德的式微,不知何時起,竟然終止了。現在的兩個孫輩,更不知拜年為何物,只知有錢可拿就是過年啦!更別提什麼走親訪戚、請安問好,甚至連姻親姨表的稱謂,大人都搞不清楚該如何教導孩子稱呼呢!古時留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確實深具內涵,有它存在的意義。
  • 在三個半月、一百來天的短暫時日裡,眼睜睜的看著外子的生命一日日的急遽流失,每天束手無策的經歷著至親最後解脫的過程,這剜心透骨的「去情」歷煉,在人的一生裡,總得來那麼幾個回合,可能上天認為這樣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如此才算值回票價吧!
  • 隨著歲月的流逝,六年的同窗之誼,在炎夏鳳凰木火紅似的花傘下,在驪歌唱響的那一刻,在難捨難分的淚眼中宣告結束,我們交出了人生第一張答卷,在就業與就學的抉擇裡從此分道揚鑣!

    隨著歲月的流逝,每個人按部就班的走著自己的人生路,沒得商量,沒得挑選,更沒得逃避!課堂裡專注的苦讀,考場上激烈的競爭,弄得你沒有喘息的機會。世事的變化是如此的難以捉摸,職場的險惡是這樣的讓人心悸。飽嚐人情冷暖,痛飲憾恨離愁。

  • 長久以來,對楊柳情有獨鍾,我相信按照佛教六道輪迴的說法,我肯定轉生過楊柳,可能還不只一次哪!經常路過的一處社區,有那麼一道三公尺寬的大排水溝橫亙,那還是民國初年,本市有名的灌溉渠道——瑠公圳呢!如今也只能成為兩旁住家排放廢水的替代物了。十年前有一任市長,用心的整治了一下,將圳底加高,砌上水泥駁坎,疏通了圳底淤積物,兩旁岸上栽上楊柳,夾上幾盞路燈、安上幾條長椅,哇!那真是心隨境移,一片景,一種心情!
  • 記得退出職場那一刻,真是喜形於色,心情那份舒暢與痛快,無法言表。每個人規劃著如何延續那些未竟的雄心壯志,迫不及待的想立刻付諸行動。幾個知心好友更相互約定,每月聚會一次,吃喝玩樂兼說長論短。如今言猶在耳,可一晃眼,十來年過去了,卻連一次面都沒碰過,可笑吧!原因何在?因為每個人回歸家庭之後不久都含飴弄孫去了,這就是人生!得物盡其用啊!
  • 這是條寬敞明亮的長廊,兩側的牆面上,掛著不少幅風景油畫,我不曾細數,可卻曾仔細鑑賞過,不管是江南氤氳的水鄉、清晨朦朧的小徑,或是河岸停泊的漁舟、山間靜謐的茅屋……,雖然表現手法各異,但技巧上乘,敷彩流暢,不約而同傳達的是一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由此可看出院方確實用心良苦。只是每日裡往返這兒的病患家屬,沒有一個人會留意這些的!有的只是滿腹的愁苦與無奈,萬般的悲痛與不捨!因為長廊盡頭右轉,即是安置絕症患者的安寧病房。

  • 每首樂曲,悄悄的訴說著那遠古的過往,每句歌詞,都挑起那亙古的片段。同時它們都深深的觸動你心底沉靜已久、積塵已厚的心弦,叫醒你的本性,喚起你的良知,增添你的善念。也許在哪一朝、在哪一代,咱們曾相逢聚首,演繹出各自的輝煌;也許在哪一生、哪一世,我們曾攜手尋佛求道,青燈木魚共修過一回;也或許……誰知道呢?如今在今世醒來,又互換了一個角色,既陌生可又熟悉,既不識可又有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