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墾丁龍坑發現台灣新紀錄種 尼科芭石茗荷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二十一日電)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龍坑生態保護區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多樣性調查,除發現龍坑保有多樣性及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外,也發現台灣新紀錄種的無脊椎動物─尼科芭石茗荷。

龍坑地區海岸為墾丁國家公園內重要的生態保護區,此海域附近常有大型油輪及貨輪經過,秋冬季節海域風浪強勁,偶有事故發生,造成海域的污染,最有名的就是阿瑪斯號油輪的擱淺污染。

墾管處為保育龍坑海岸資源及監測生物變遷,今年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趙世民擔任「龍坑海岸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多樣性之調查及監測研究」研究計畫主持人,今天進行期末報告。

研究結果發現,龍坑海域優勢生物為梅氏長海膽、黑刺星海參、大駝石鱉、星笠螺、鱗笠藤壺。目前記錄的棘皮動物有六科十種,軟體動物已記錄有十九科五十八種,有二種墾丁新記錄的物種,為寬口岩螺及斜屋頂筆螺。大型節肢動物共四十四種,其中尼科芭石茗荷(Lithotrya nicobarica Reinhardt)為台灣新記錄種。

趙世民表示,尼科芭石茗荷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地區,個體小,殼的寬度約一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石縫中。

趙世民在報告中表示,龍坑岩石間的生物包括星蟲(星蟲動物門)、多毛蟲(環節動物門)、蝦類等,長住在岩石及岩縫中,不會移居,而且數量龐大,特別是在低潮線區,有頗高的多樣性及豐富度,對基礎資源的建立極為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