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陆委会:中国对台统战触角广 须保持警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三日电)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德勋今天说,两岸交流不对称的情势和中国对两岸人员往来强加的政治因素,不是台湾政府所乐见的事。

刘德勋下午出席了国策研究院在政治大学举行的“台海两岸交流二十周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期间他提出以上看法。

刘德勋说,政府于一九八七年开放民众赴中探亲后,两岸人员开始往来。依据中国旅游局的统计,到今年九月三十日止,台湾赴中人数累计已超过四千五百万人次,中国人民来台人数则达一百八十三万人次。

而两岸人员的往来存在各种态样,包括通婚、专业交流、商务往来、观光、中国渔工等型态,并衍生偷渡、非法居留打工、统战等影响国家安全及治安的问题。

刘德勋指出,观察两岸人员交流的过程,不管是专业性的互动交流,或是两岸人民往来所衍生的问题,都可看到中国深具目的性与策略性的操作痕迹,特别是着眼在“统战”的目的。

他说,近年来中国统战的重点对象转到台湾青年身上,今年台湾学生赴中国参加暑期交流的行程接近五十项,有超过三千名以上的台湾青年前往中国,拉拢对象并逐步转向台湾的中南部学生,年龄层也慢慢往下扩增到国、高中学生,这可视为中国操作文化统战策略的重要观察指标。

另外,中国近年来也密集邀访台湾地方乡镇村里长及地方民意代表,特别是针对“中南部地方实力派人士”,藉以达到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张同新于二零零五年接受访问时所说的目的。

当时张同新说,“中国和台湾中南部的农村要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可以进行县、乡、镇之间的对口交流。这样,祖国大陆的情况就会传播到台湾的各个角落”。

刘德勋指出,零五年与今年中国曾先后在南京、青岛举办“双百论坛”,台湾每次都有上百位县市议员参与,就属于其中较大规模的案例。

他说,中国与台湾交往,处处赋予政治色彩,对两岸人员往来,各层面的统战与脉络清楚可见;反观台湾却对一般民众赴中国解除管理,民众容易在毫无心防的情况下,面对中国温情相待,不知不觉与中国相呼应,自身认知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

他说:“这种交流不对称的情势,不是台湾政府所乐见。”

他说,站在政府的角度,必须呼吁中国应以正常心看待两岸人员交流,不宜强加政治因素;交流的常轨应该是依附在身份、商业、旅游、观光等基础,去除掉强加的政治色彩,才能让两岸交流回归正常化,也才有助交流的深度与品质。

他强调,既然两岸交流过程中无法避免中国政治化的干扰,政府就必须依靠法律的周延规范,划定一个健康、合理的民间交流范围,去排除中国可能的政治目的,期盼中国的领导人能正确理解台湾这些作为,用更务实的态度去处理两岸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