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再生能源大挑戰(下)

人氣 15

【大紀元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安妮綜合編譯報導)

液態煤燃料

液態煤(liquid coal、coal-water slurry)是煤、水、化學添加劑的混合物(另稱水煤漿),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燒沒乾淨的多且製造成本低,優點遠勝生質柴油。美國煤礦儲量豐富,製造液態煤燃料來源無虞,也能減少石油的進口。

核能電力

核能屬低碳且效率高的資源,未來佔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核能成本高,需要考慮到如何避免輻射外洩的安全與核廢料處理問題,或演變成核武擴散。一棵最小核武器具有當初廣島原子彈50倍或更大的威力,即使是兩國間的小規模核子衝突,也會導致毀滅性的全球氣候改變,致使農作物欠收與其它全球性災害。

風力發電

風是免費的乾淨再生能源。建造風力發電場所耗費的能源也比一般傳統電廠要少得多,根據歐洲先進國家的經驗,風力發電場在其二十年壽命。全球風力發電裝置總容量最多前三國分別為德國、西班牙與美國,丹麥是全世界風力發電廠最普及的地區,技術臻於成熟完備地步。中國大陸具備豐富的風能,內蒙古的尚義縣,發電規模達100百萬瓦(相當於一座核電廠),是目前大陸最大的風力場,並計畫在2010年前建造20個發電容量約100MW的風力發電廠。

開發能源,不能背離道德規範。大陸因經濟發展過渡亟待增加電力供應,廣東汕尾因被選為經濟開發試驗區,大興風力與火力發電廠,但東洲村民賴以維生的大片土地被徵用卻沒得到合理補償與安置,2005年12月東洲居民抗議未果,反遭政府派軍隊開裝甲車用微型衝鋒槍和機關槍掃射鎮壓,造成多人死傷和失蹤,這種以「武力解決」的手段實在令人費解,也無法接受。

海底渦輪機發電

月球公轉與地球自轉會產生潮汐,進而引發海水流動,裝置於海底的「海底渦輪機」的葉片因為海水的流動而轉動,很像是把風車倒立置於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動使海底渦輪機不斷運轉發電。但是生態專家認為,一台1兆瓦設備的葉片在水下轉動而形成的力量,相當於10輛運動跑車所造成的拉力,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相當大,提出他們的質疑。

人人做到「重視能源效益」與「減少資源浪費」

人類的資源來自於大自然,如果無節制的浪費耗用,恐將很快付出加倍代價。黑心產品是對消費者最不負責任之舉,如同華麗卻包裝過渡、不實用的商品都是浪費大地資源,人類不應及早反思嗎?

以下是加拿大能源局(OEE)總結來自各方的熱心意見,挑選出一些減低汽車廢氣排放量與避免耗油的開車方法予民眾參考。

(一) 出門不需要溫車再上路: 汽車在緩步前進中,30秒內就能達到工作溫度,溫車時間太長反倒造成引擎傷害,產生多餘未完全燃燒的油料,火星塞容易變髒,反而更耗油,溫車比行進間多消耗3到5%的燃油。

(二) 走走停停的開車多耗油: 市區行車車速不要太快少踩煞車也可以減少廢氣的排放。遇紅綠燈或行人穿越道要減速,車子減速滑行才省油。

汹(三)號誌燈轉綠燈時,勿踩足油門衝去:重踩油門開車,只可能縮短4%的開車時間,汽車卻增加37%耗油量,還可避免交通意外的發生。

(四)在高速公路上保持一定的行車速度。

(五)汹隨時注意檢查輪胎胎壓:胎壓若比原廠規定的標準值少2psi,就會增加1%的油耗,日積月累下將相當驚人。

21世紀人類不僅面對能源短缺與氣候變異的威脅,空氣、水與食物污染,禽流感和瘧疾的傳染同樣令人擔憂,人類該站在「利己」的爭鬥中或「利他」的胸懷中找答案呢?

資料參考來源: Energy Monthly、台灣電器工會、環境資訊中心、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洲企業抱怨中國商業環境惡化
ITIS:太陽能風力等建構再生能源發展契機
台學者:政策長期支持  能源發展方有綜效
會呼吸的牆 德日頂尖環保科技進軍全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