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物價上揚 米價再漲將呈骨牌效應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報導】為物價波動把脈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六日電)在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下,國內物價也應聲而漲,逢甲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楊明憲今天表示,國內物價上漲是自然因素及其後人為預期產生推波助瀾所致,如果連基本需求的稻米都漲,就會產生骨牌效應,預期心理就會形成,還好目前稻米價格平穩,且二期稻作即將收成,供給增加。

楊明憲指出,石油價格飆漲是物價上漲原因之一,肇因於開發中國家對石油需求一直增加,而已開發國家也未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但因為有其他替代能源可用,雖然石油價格漲了二倍多,如果過去早就出現通貨膨脹,但直到油價飆了二年後,現在物價才明顯反映。

楊明憲說,物價上漲油價是遠因,近因則是小麥等大宗穀物上漲,在全球暖化、天候異常影響下,造成產量減少,致全球糧食庫存量不及以往,而大宗穀物與民生製品息息相關,消費者因而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

在油價及大宗穀物等國際因素影響下,國內物價原本蠢蠢欲動,楊明憲表示,沒想到遇到秋颱,蔬菜價格先飆漲,內外夾擊下,造成國內物價普遍性上揚,加上有人藉機漲價牟利,例如藥品價格大幅調漲,就令人不解。

楊明憲認為,未來如果連基本需求的稻米也漲的話,就會產生骨牌效應,預期心理就會形成,還好目前米價還算平穩,政府手上也有存糧,加上二期稻作即將收成,市場供應會增加,是每年米價的低點。

對於油價的上漲,楊明憲強調,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運作,過去會形成惡性通膨,大都是預期心理造成,因此,政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民眾產生預期心理,最好提供充分資訊,讓民眾有正確的判斷,尤其廠商也不要危言聳聽,讓民眾產生恐慌心理,此時安定民心最重要,也可以讓新台幣升值,提高台幣購買力。

相關新聞
綠府只管入聯不管物價  馬英九:只有國民黨來作
訪視傳統市場超市 呂秀蓮:物價尚平穩
物價漲添升息預期  新台幣午盤升2.6分
防哄抬物價  高檢署:各地檢署已全力調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