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你慢慢長大 (6)語言似心鏡

琴心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文明的語言像花香一樣令人心情愉悅,誰不希望孩子紅潤的小嘴香語連珠呢?可是我們北方的口語環境常常不如意,大人孩子說話都是直來直去粗聲大氣。英美語言率直裏伴著禮貌,日韓語言含蓄中透著文雅。中國當今的語言生硬而少溫情,我們自己習慣了有時也覺察不到。

有一天,兒子對我說:“衣服髒了,給我洗洗。”我聽了很不舒服,他的口氣像他爸爸一樣銃。仔細想想我平時說話也很直率,溫婉商量的語氣少。小朋友之間平時都是呼來喝去,教師也是命令的時候多。怎麼能怪他不禮貌呢?他平時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禮貌說話,只是學別人。

我告訴他這口氣太硬,跟長輩不能這樣說話,得說:“媽媽,請幫我洗一下衣服好嗎?”他馬上明白,重複了一遍。我說;“我們以後互相監督,誰都得溫柔,你來幫助我好嗎?”他很開心地答應了。那以後,我叫他幫忙,都是:“請……好嗎?”“能……嗎?”“謝謝!”雖然長輩對晚輩不必這樣客氣,但是為了形成用語的環境,我自己必須得示範。

一次,我見他寫字姿勢糾正了幾回他都不注意,就大聲責備起來。他笑著轉身緩緩地輕聲道;“媽媽,您能不能溫柔些?”看著他小心翼翼的認真勁兒,我忍不住笑了,也輕聲說:“對不起!謝謝你提醒。如果你總是不改正毛病,把媽媽變成了兇神惡煞怎麼辦?”兒子答道:“對不起!媽媽,我一定改。您看見了就管,我不煩。”就這樣,漸漸的,我的語氣和他的語氣都變得很溫和,很少有強迫性的命令,多是善意的提醒。當然,他跟其他人說話也會隨著別人的語氣有所改變,但因為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好的標準,所以不會用暴力語言。尤其是在家裏,再也沒有粗聲大氣的時候了。

上小學後,一天他給我講運動會的事情,說到激動處,張嘴來了句:“我靠!”我直覺這是罵人話的變種,就問他什麼意思。他說不知道,踢足球時經常聽同學這樣喊。我說這不是好話,不要說。他說:“我也沒想說,不知怎麼就說出來了。有人欺負我時,別人說的髒話也冒出來,我差點兒就說了。”

這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到處都是這樣,我也無力像孟母那樣三遷,恐怕三遷了也沒用。就教他說:“垃圾語言我不要,我要真善忍。”告訴他,不管什麼時候聽到髒話或腦袋裏反映出髒話,馬上背這兩句話;反復背,就會把髒話從腦子裏去掉。於是,他坐在那裏認認真真地背。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小孩兒的語言更是父母為人的折射。修養我們的身心,抵禦社會的污染,才能把孩子這面鏡子擦拭得亮晶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小生命從呱呱墜地,希望與歡欣就隨之來臨。在辛苦的幸福中沉醉,在點滴的瑣碎裏品味。生命的神奇向你展示宇宙的真機,領悟的刹那,感動油然升起。
  • 一天,我從幼稚園接兒子回家,走到樓下,見地上有塊香蕉皮,兒子掙脫我的手,把它撿起來,邊說「我去扔」,邊向身後遠處的垃圾箱趔趔趄趄地跑去,我趕緊喊:「慢點!」。
  • 我丈夫的家在農村,寒暑假時我們就送兒子去他奶奶和爺爺那裏住一段時間。他幫奶奶喂雞、撿雞蛋,非常開心。爺爺疼孫子,總是想方設法要表現愛心。他就覺得小孩都喜歡零食,所以常常拉著兒子到小賣店問他喜歡啥,兒子都不讓買。
  • 中國的獨生子女都是小皇帝,本來嘛,從小他就是全家的中心,真是萬般寵愛集於一身。弄不好,最後家長們就成了看孩子臉色行事的臣民了。孩子不是小寵物,他可是會看人下菜碟的。
  • 平時我做家務騰不出手,就叫他幫忙,拿膠帶,拿抹布,拿剪刀等。告訴他遞剪刀時,刀尖不能沖著人。有時,也叫他剝豌豆,摘豆角,或者幫忙擦玻璃。他都一一照辦。漸漸的,最初的快樂過去後,他就不那麼有求必應了,忙著玩他自己的東西不應聲。我就失望地說:「我的小蜜蜂在哪兒?我沒有小蜜蜂了。」每每這時,他會立即煽動著兩手飛過來,喊著:「小蜜蜂來了!小蜜蜂來了!」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