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談中國商業外交和決策機制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2007年2月11日華盛頓報導)自從1990年代以來,中國通過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更多地參與地區性組織活動的方式來擴展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美國的經濟專家在撰寫的新書中,專門探討和評估了中國這種把經濟和外交合為一體、提升影響力的策略。

華盛頓的智囊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克勞德.巴菲爾德最近與另一位作者合寫了一本新書《鷹與龍: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地區主義的興起》。在美國企業研究所舉辦的一個討論會上,巴菲爾德介紹了他在這本書中探討中國貿易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章節。

*貿易政策來自利益集團鬥爭妥協*

巴菲爾德指出,雖然西方國家的許多人往往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極權社會,但是中國貿易政策的形成並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簡單過程,而是多種利益集團互相碰撞、競爭、妥協的結果。

“在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中國內部存在著深刻的意見分歧。在國家層面上,不同的政府部門之間存在分歧;各省之間存在分歧,不同的工業領域之間也存在分歧。”

*“分裂的威權體制”*

巴菲爾德說,在談判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中,中國內部始終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利益集團在不斷地較量。這種現象被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稱為“分裂的權威主義體制”。

巴菲爾德認為,中國在過去20年裡,在簽署雙邊貿易協定、地區性協定和加入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特別舉出中國積極參與東盟加三國活動的例子。

他說,東盟加日本、中國和韓國目前正在逐步取代亞太經合組織的職能,對此中國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台灣和美國都被排除在外。中國不但積極推動東盟加三國成為東亞最主要的地區性組織,還大力提倡實現地區主義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加強東亞國家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擴大太平洋兩岸的來往。

*以入世推動經改 對地方力有不及*

巴菲爾德表示,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了中國國內的經濟改革。

“在一個國家運用貿易自由化的規則和世貿組織來促進國內的改革方面,他們是最好的典範。這種情況可能發生變化,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做得很好,儘管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國家。”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巴菲爾德認為,總的來說,中國按照世貿組織要求的最後期限完成了一步步的改革,對規章制度和法律進行了重大修改,但是在知識產權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他指出,知識產權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執法問題。中國官員不願意承認,有時候他們無法控制在各省市所發生的一切。

*補貼成問題*

美國政府上星期在世貿組織正式就中國對企業進行的各種補貼提出申訴。巴菲爾德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中也提到這一點。巴菲爾德說,中國對企業繼續補貼是個大問題,尤其是中國在幾個星期前宣佈,要成立一個中央投資機構,不僅向自然資源領域投資,也向各種經濟領域投資。

“批評人士有一點說得一針見血,那就是用國家的資金來與私營企業的資金競爭。這將成為一個大問題。”

* 援非招民怨*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目前正在非洲訪問。近年來中國不斷為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援助。巴菲爾德在新書中也談到這個問題。

巴菲爾德說,中國利用對這些國家的援助來推行商業外交,中國的援助往往不附帶任何條件,中國政府對當地獨裁者也沒有指責。

他表示,中國對一些國家進行援助是著眼於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已經引起一些當地人的不滿。一些非洲國家抱怨,中國在紡織品和輕工業品方面的競爭使得非洲國家的工廠破產。此外,中國喜歡使用中國工人修建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使受援國的工人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反制中國出口補貼行動將波及台商投資
中美非法貿易補貼談判失敗 美請仲裁
美中補貼之爭訴諸世貿 學者分析
姜福禎:胡錦濤能否敲響「官煤勾結」的喪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