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學童免學費 基礎教育困境猶存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從今年起,中國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生義務教育全部免收學雜費,希望減輕農民經濟負擔,並改善農村基層教育。此前中國已免除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但實施後農村基礎教育仍面臨許多困境。如果新政策難以落實,恐將影響中國未來整體發展。

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指六年小學和三年初中的課程。一九八六年中國頒布「義務教育法」,下令全面推行普及小學教育並分批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但二十年來,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僅百分之七十七,每年約有五百多萬名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前輟學。而中國偏遠、經濟貧困地區如西藏、寧夏等地的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更低至百分之四十二。

教育開支對貧困的中國農村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教育開支平均佔中國農村家庭收入近三分之一。除了學費外,學校還會收取書費、雜費、住宿費、餐費和自願收費(電腦費、教師獎勵基金等),這些收費通常不包括在九年義務教育資助範圍。許多貧困家庭因無法負擔這些額外費用,子女只好選擇輟學。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二零零六年三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從二零零六年起用兩年時間,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這項政策率先在西部地區實施,二零零七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

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表示,免除學雜費後,平均每個小學生年減負人民幣一百四十元,初中生年減負一百八十元,貧困寄宿生可減負五百元,預料因此將有更多家貧輟學孩子重返校園。

中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室副主任汪明說,二零零六年春季學期在西部地區實施的免除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工作,已經使近五千萬名農村學生直接受益。同時,近二十萬名農村輟學生返回校園,輟學率大幅下降。

中國教育部官員評估,今年全面免除學費後,將有近一億五千萬名農村中小學生受惠。

學者分析,這是中國政府為拉近貧富鴻溝的一系列努力,目的在緩和貧富和城鄉差距所造成的衝擊和隨之產生的民怨。

免除中國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具體措施在於「兩免一補」,也就是免除小學生及初中生的學費、雜費,並補助寄宿生的生活費。

中國政府近來大肆宣傳「兩免一補」,除了使「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成為新的流行語,並編成新童謠「新的學期到學校,兩免一補真熱鬧。爸爸媽媽開懷笑,同學樂得呱呱叫」廣為傳誦,但這項措施在中國內陸或偏遠農村執行時遭遇困境。

首先,按照政策規劃,中國中央財政負責「一免」的免書費,地方財政負責「一免一補」的免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但中國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財力薄弱,對提供「一免一補」經費心有餘力不足。

然而,愈是貧困地區,地方政府愈是財力不足,但需要「兩免一補」的學生也越多。但地方政府往往無力負擔這些支出,使得農村基礎教育日益艱困。

其次,「兩免一補」使得許多無力支付學雜費的學生重返校園,但大批學生返校對學校的設施和財政構成沉重負擔。另外,學校需聘請老師填補不足師資,加重學校的行政費用支出。

以寧夏為例,二零零五年當地貧困地區八千多名失學兒童因「兩免一補」重返校園,使得原已破舊狹小的校舍更不堪負荷。

由於缺乏配套措施,「兩免一補」反而為一些貧困地區教育製造新的難題。

此外,中國大陸各級學校亂收費現象十分普遍,影響許多農村及家境貧困子女求學之路。儘管官方三令五申嚴禁亂收費,但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仍以各種名義違規收費、高收費,最後造成許多學童中途輟學。

受到城鄉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限制,此次免收學雜費的對象並不包括成千上萬隨父母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子女,造成農民工子女無法平等接受教育,但收入不高且不穩定的農民工其實更需要國家教育制度的保障。

義務教育是強迫教育也是國民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質最重要的措施。每一個政府都應提供有利於兒童就學的條件和機會,民眾享有平等的受教權。

否則,教育不平衡將導致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對於整體社會穩定如同潛藏的危機。中國政府如不善加處理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社會動盪的隱憂恐將進一步危及政權穩定。

相關新聞
從中國民謠裡窺探真正的中國民意 (2)
民進黨:國共農業論壇 掏空台灣農技
十月三十日亞洲財經要聞
中國農村的梵谷?廣州七旬老婦畫作驚艷網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