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評析中國頑固的反民主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三日專電)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馬英分析指出,過去十年美國推動與中國「建設性的交往(constructive engagement)」的政策,希望能促進中國民主化,卻未奏效。

馬英發表在 「Policy Review」 的專文指出,中國對美國的期盼無動於衷。華盛頓的推斷是基於曾是專制國家的南韓、台灣及智利在一九八零年代的轉型。這些國家都是先有經濟的自由化。然而,從貿易到網路的管制、村里選舉到法制,中國的統治者在在證明了對它的政權持樂觀看法者有誤。

自從二千年以來,美國國務院每年發表的各國人權報告都指出中國的人權紀錄不佳,且愈來愈差。同樣的,美國的獨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的報告也一直將中國列為「非自由」國家。

專文指出,中國共產黨不斷引進西方科技及資金,卻不會放棄對權力的壟斷。

在法治方面,北京有限的法律改革僅限於商業及行政法,卻不容許觸及敏感的政治犯、勞工糾紛及宗教自由等問題。

中國顯著的經濟成長反而舒緩了它所面對的政治自由化的壓力。

馬英也談到中國的反美與國家主義高漲的問題。她指出,因追求市場性的資本主義使得共產主義意識型態失靈時,中國就強烈的詆譭西方的民主,指出它導致混亂且不適於當前的經濟情況。

北京透過媒體、教科書及宣傳工具來強調民主化、政治自由化、自由的媒體及反政府的抗議只會帶來目前政權的崩裂並危害中國的社會。當美國批評中國人權不彰並促其推動民主化時,中國就指責美國是自大的霸權,只是想阻絕中國的崛起。

馬英強調,美國促使中國民主化的努力非常必要且重要。她認為,美國政府應支持中國爭取自由化的人士,促使中國不只是富足強大,也能民主自由。

相關新聞
扁:二二八是反民主反人權反人性事件
蘇揆終統報告未脫稿 指依總統批示查照
蘇貞昌報告終統 絕口不提兩岸與美中台三方關係
需要和平 民主 人權的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