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中國發射反衛星武器在強化地區地位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台北二十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研析指出,中國在今年發射反衛星武器主要在強化地區有利地位,包括追求不對稱拒外空戰略、確保第二擊能力、迫使美國談判和平使用太空等。

今年一月十二日,中國從西昌基地發射東風二十一型中程彈道飛彈,將一枚在離地八百五十公里低軌的除役風雲1C氣象衛星撞擊成碎片。過去兩年以來,中國共試射四次,前三次均告失敗。

陸委會研析報告說,這項試射證實美國軍事專家白邦瑞所提出關於中國正在發展反衛星武器的報告。

白邦瑞由公開資料發現三十項有關中國具備反衛星武器的能力。其中認為中國方面秘密部署反衛星武器,以備在危機中對美國發動突擊。

這項研析報告指出,目前在太空中運作的八百四十五枚衛星,美國擁有四百四十三枚,占全球的百分之五十三,中國只佔百分之四。中國發射反衛星武器是以一貫的不對稱概念,追求拒外空 (space denial)戰略。

這一戰略遠比建造航空母艦在後面追趕有效。而且,比較天基、海基與陸基反衛星武器,陸基反衛星武器更具有成本低、部署快、不易遭受美國攻擊的不對稱優點。

報告又說,中國積極發展太空軍事技術,因為發現他們的核子嚇阻力量,隨著美國飛彈防禦能力的不斷進步而降低。擁有破壞美國衛星的能力,可以確保中國的第二擊能力,還可以迫使美國談判和平使用太空。

報告指出,中國此舉打破二十多年來美俄不試驗反衛星武器的默契,使得各國對這次試射普遍抱持負面看法,坐實「中國威脅論」印象。

中國試射反衛星武器使得美國決定停止美中太空民用領域的合作;加強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管制;強化飛彈防禦或其他反制手段研發,包括可以迅速補充被摧毀衛星的小型戰術衛星 (tactical satellites),確保太空優勢。

相關新聞
不滿射星 美暫停對華太空合作
柯慶生:中共測試反衛星武器欠世界一個解釋
中國進行反衛星武器實驗 美國防部長深感困擾
賴斯:美關注中國軍事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