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晚會是活生生的藝術博物館

李秀萍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6日訊】筆者前往美國首都史密斯博物館群中以收藏東亞藝術文物聞名的富意爾藝廊(Freer Gallery),才剛踏進佛教藝術展覽館,看見的第一座佛像就覺的非常眼熟,仔細想了想,在首屆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的大型舞蹈《萬古天門開》中,手持琵琶的天神在天庭翩然起舞,裡面有個屈膝的動作就跟這座神像相似。

2006年晚會的舞蹈《仙笛》中,眾仙女翩翩起舞時,也有這個的動作。仔細看說明,原來這是一尊舞蹈之神Shiva Nataraja的銅像,他周身圍繞著火光圓輪,一腳踩著意為「無知」的妖魔而起舞,他的舞是宇宙之舞,以舞創世,驅趕無知幽黯,進而超脫昇化。原來這是天神的舞蹈動作,原來這個動作包涵著創世的深意。

但是我想他們讓我感覺相似的主要原因,還不只是動作。舞蹈講究形意兼顧,特別中國藝術首重「意」。

這就是踢毽子的國手不會讓您聯想到舞蹈之神或感到神聖高潔的原因。我想這是他們配稱神韻舞蹈團的原因,他們確實把佛的「神」韻傳達出來了,難怪《仙笛》的意境如此脫俗。

轉身看房間裡面其它的佛像,怎麼每尊看起來都那麼眼熟?以前不會有這種感覺的。比如這兩尊阿彌陀佛像和菩薩像,立刻讓我想到今年的舞蹈《造像》:「一位敬仰神佛的石匠在佛洞中雕刻佛像﹐苦無思路遂然入睡﹐ 似夢非夢間神佛霎然出現﹐盡顯異彩﹐給予他啟示。他醒後頓時靈感泉湧而至﹐揮錘繼續創作。」

舞台上的敦煌石窟中,那一尊尊的「佛像」,他們莊嚴慈悲超然的神情,那些佛的手印,甚至佛像衣服的波紋,還有腳下的蓮台,特別表演者超然尊貴的氣質,跟博物館裡這尊佛像相似。

剛才說過,中國藝術首重「意」,也就是內在的修養,一般的舞蹈演員決對演不出這種純淨肅穆莊嚴氣質,真的達到教化人心的巨大作用。

走到隔壁的展覽室,迎面而來是四大天王雕像。立刻又讓我聯想到起碼兩屆新唐人晚會的節目:2005年的大型樂舞《佛光普照》和2007年的舞劇《善惡有報》。

記得舞劇《善惡有報》中有四名中國共產黨的惡警(共產黨是無神論主義),將善良無辜的法輪功學員迫害致死,引起上天的憤怒。兩尊身著古代盔甲的天神,用雷電懲治惡人時的面孔令我印象深刻。

當時不甚了解為何他們選擇扮演猙獰的面孔,現在看到這幾尊四大天王的雕像,就明白了他們是為了表現佛教中正神對邪惡的憤怒。這些妖魔害人、指使人做不好的事情。護法神消滅了害人的妖魔,人們就不容易做壞事,同時也教育人們邪不勝正的道理。我覺的新唐人的新年晚會,真的起到在道德、文化、藝術多方面的教育意義。

其實,四大天王有很多不同形象,在2005年的舞蹈《佛光普照》,眾神在天庭慶祝主佛降臨,那時四大天王的形象就非常慈祥慈悲。神的憤怒只針對做壞事的人和另外空間的妖魔鬼怪,所以只要我們不做壞事,不破壞正教正信的修煉人,我們不用擔心神的憤怒,他們是保護好人的。

剛才講到中國藝術講究形與意,因此要表演古代藝術,除了內心修養與舞蹈技術以外,服裝的歷史考證也非常重要,決不能失真。

我走到下一個房間,看見一尊晉朝的菩薩站像非常吸引我,看了一會兒,覺的她的髮型、頭飾和服裝與新唐人晚會《紅眼獅子》裡觀音菩薩的造型也有相似之處。頭頂盤大髻,前面戴金冠。我對於新唐人的美術設計組在歷史考證方面下的功夫十分感動。

這次參觀佛教藝術展,最令我感嘆的是一幅十五世紀的千佛畫,釋迦摩尼佛在畫像的正中間,周圍有一千尊小型佛像。仔細觀看,那一千尊小型佛像極為工整,簡直就像用圖章印出來的,可是你能發現那全部是手繪佛像,因為每尊小佛雖然工整,但卻有些細小的不同,那得花多少心血啊?

突然我覺的我對於《造像》這齣舞蹈所表達的敬神之意,有了更深的體會。人類創作神像、佛像永無止境,因為用盡人類的所有的表達方式,也無法表達對於創造人類的神佛的敬意。同時,對於新唐人電視臺的製作中反映出的敬神傳統,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臺晚會能 夠如此感動人的原因。

很巧的是,我在展覽中看到一幅石雕,敘述釋迦摩尼佛在鹿野苑講法的浮雕,其中一名弟子專注聽法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動。那表情,那手托下顎的姿勢,與我看到的今年晚會的華府場報道中有位觀眾的神情,跟這尊浮雕呈現的當年釋迦摩尼佛的弟子聽法的神情同出一輒,從他們的眼神中知道他們的心靈受到洗滌與感動。

看到新唐人呈現的正統藝術能夠如此打動人,善化人心,我也感到非常感動。現在非營利團體很多,但是像新唐人電視臺能夠做到這樣成度,謹以此文獻給新唐人電視臺新年晚會的總指導人與所有員工,人們將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