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畫竹第一 擅旋乾轉坤 化弱為強

作者:鄭行之
北宋 文同《墨竹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與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風稱第一。

流傳三百有餘載,復見茲圖更超逸。

──明代王直題文同《墨竹圖》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北宋四川人。曾在邛州、洋州等地當過知州,宋神宗元豐初年出任湖州,人稱「文湖州」。文同善詩文,工書畫,尤擅畫墨竹。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北宋 文同《墨竹圖》。131.6 x 105.4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畫幅中只有墨竹一枝,從左上方蜿蜒而下,再往右方微仰向上,呈現優雅的反S形。這一株倒垂竹屬寫實手法。文同畫竹幹用中鋒,心正、筆正,主幹自然圓潤,渾厚堅實,弧度曲折翩然。竹節採雙鉤、留白,上下扣合,並且和竹幹銜接得無懈可擊,彷若天成。

葉子的墨色濃淡互相依存變化,整株顯得茂密繁盛,有如陽光燦爛下的植株。據米芾說:葉子以濃淡墨色來表現正反葉面,這種方法就來自文同。(《畫史》)

古時士大夫都喜栽竹、養竹、賞竹、畫竹或者頌竹,文同當然也不例外。依陰晴陽晦的天候變化,時時去觀察,一有所感所得,便即鋪紙研墨畫將起來。久而久之,累積的經驗多了,胸中蘊藏就特別豐富。他曾跟蘇軾講:「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意為畫竹必準備好紙筆,心中先有完整的竹的感覺和概念,接著執筆觀察竹,看到特殊的、自己有感覺的部分,立即下筆直追,一氣呵成地畫出來,如不能像兔子一露出頭,鶻鳥立即衝下般的迅猛,那感覺是會稍縱即逝的。「胸有成竹」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

正如明朝官員泰和人王直在詩塘中所題:「 想當盤礡欲畫時。胸藏千畝誰得知。忽如兔起鷹隼落。奇態橫出何猗猗(盛美的樣子)。」好個「奇態橫出何猗猗」!

旋乾轉坤的變化

比較特別的是,文同畫本幅的竹葉時,在末梢處大都以露鋒收尾,有少許還特意翻轉葉子末端,鋒芒畢露,整株竹葉這樣畫將下來,力道通透全株,抛棄、解脫了枝葉下垂的樣貌,顯示其傲骨昂揚的氣勢與堅韌活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本應是英挺的修竹,何以扭曲彎蹩若此?猜測,若非巨岩當頭,阻絕陽光,不能行光合作用,要不就是螻蟻傾巢湧來,致使其非扭身避禍不可⋯⋯

行文至此,筆者忽然靈光一閃,呀!這倒掛的竹株雖然枝葉倒懸,乾坤反轉,但它張牙舞爪、奮力掙扎的模樣,又似已備妥欲一飛衝天之勢,將整體形勢完全翻轉過來。那披掛著千百支銳利短劍、矯矯不群的姿身,何懼巨石當頭?又何懼萬蟻傾軍衝擊?

情勢因何會倒轉?我們發現,轉機的源頭來自於文同的端謹,健捷筆法中透著寫實之自我要求,筆筆不虛浮、不離竹之本色地、踏踏實實地一片衍生出另一片,濃淡互為掩映之際,更增厚其破風躍空之實。

本幅不僅為文同存世墨竹真蹟,也是北宋文人水墨畫代表作中,最佳作品之一。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誌》中,說文同畫的墨竹「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意思是說,文同的墨竹畫,意態瀟灑 ,簡直像檀香、欒樹一樣,秀美萬端。其實在我們看來,更像一條為爭取自己命運主導權的龍,迎風破空,扶搖直上,千年不墜!@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