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曾蔭權當選連任後會怎樣?

張滔

標籤:

【大紀元4月19日訊】

任期三年和五年有沒有分別

三月廿五日,香港特區第三屆特首的選舉投了票並即日揭曉,完全如預料一樣,曾蔭權當選連任。他得六百四十九票,比提名多了八票;梁家傑卻得一百二十三票,比提名少了九票。這個投票結果,他應該是滿意的。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他一定會當選連任,值得思考的只是未來五年他的施政,與過去的三年有沒有變化?

要思考這個問題,首先要評估,他這次當選連任與三年前接替董建華,處境有沒有不同。其次,過去三年與未來的五年,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情況,又有沒有不同。

上述的兩個問題,一併來談。

一、上次他的當選,任期是三年。因為董建華任期未滿而下台,接替者的任期是董建華任期尚餘的三年。董建華中途辭職,事屬意料之外,北京事前未有考慮過繼任人選。為了穩定局面,唯一可用的人,只有曾被視為「港英餘孽」的曾蔭權。但又並不對他完全信任,便決定任期只是短短的三年,以觀後效。經過三年的觀察,知道曾蔭權已放棄了「港英餘孽」的政治傾向,完全依從北京的意旨,是放心得過的。於是,這次便動員全港的左傾和保守力量,支持他當選連任。

三年與五年,除了任期較長之外,上次要爭取連任,這次卻不能再連任了。五年之內,他要爭取的是什麼呢?這是否會影響到他的施政?

五年後胡溫也要交班

二、胡錦濤和溫家寶在目前的處境,與三年前也有所不同。三年前,胡錦濤得到鄧小平的隔代欽點,接替江澤民和朱鎔基,成為中國大陸的最高領導人不久,陣腳未定,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都要穩定為先,欽點曾蔭權接替董建華是符合這個要求的。目前又怎樣呢?

中國大陸也換屆在即,今年十月的黨代表大會,便要作出大致的決定。新的一任,也是胡溫最後的一任,至二○一二年便要離職,由第五代接手。在未來的新一屆的五年內,他們一方面要徹底肅清江澤民的殘餘勢力,鞏固自己派系的地位,全面緊緊掌握領導權,另一方面,也要安排自己的接班人。不像在江澤民時代,有鄧小平在幕後,能夠隔代欽點,元老都已凋零,要由胡錦濤自己去安排接班人。這將是一場激烈尖銳的權力鬥爭。

此外,中國大陸的深層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如何有所改善而保持穩定,也是他們急於解決的極為頭痛的問題。

欠下支持者的債要投桃報李

三、這次曾蔭權當選連任,除了北京的青睞寵幸外,還得到香港的左派人士、保皇黨、保守派的支持。他是不能不投桃報李的,尤其本港支持過他的人。否則,心懷怨恨,在未來的五年中,會作出報復,處處讓他穿小鞋,為難他的施政。

北京雖然可以向這批人發號施令,但這限於重大事件,不能事無大小都發指示,以免被指責破壞「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所以,這批人有頗大空間,向曾蔭權伸手索取利益。

在上次選舉特首時,因為只有一個候選人而自動當選,曾蔭權不需多大的支持力量。這次因有梁家傑的競選,曾蔭權欠下的債便大得多了。

金融將成主要經濟支柱

四、曾蔭權接替董建華的時候,香港剛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症、經濟衰退落到谷底、董建華施政顢頇無能、《基本法‧第廿三條》的立法受到強烈反對,等等,香港民怨民憤衝天。曾蔭權是好運氣的,上述的都成過去,特別是經濟顯著復甦,今年政府財政盈餘獲得空前紀錄,可以向市民「派糖」。

按發展的趨勢,香港經濟在未來的五年中,還會向好的。唯一的憂慮是,曾蔭權為了配合中國國內集資,強調香港要發展為金融中心,取代建築地產成為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半年來,本港股市大起大落,其中有國內資金蜂擁而來的因素。假如在這方面出現亂子,曾蔭權的施政將會受到打擊。

如何兌現競選時作出的承諾

五、雖然人大釋法否定了特區○七、○八年的雙普選,但港人對普選的訴求並未因而減退。最近特首的競選,雖然已預知結果,也刺激了對普選的訴求,泛民主派提出二○一二年普選的政制方案,再過一段時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支持。曾蔭權在競選中,曾承諾在未來五年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必須面對自己曾作出的施政承諾,受到監察。雖然到了二○一二年,他不必和不能去競選再一次連任,但也不能食言罔顧曾作過的承諾,因為這樣會使整個政府的威信受損,打擊北京和要扶植的接班人。到那時,欽點的特首候選人,一定受到更大的挑戰。

組織新內閣扶植下屆接班人

在上述的處境中,當選連任後的曾蔭權將會做些什麼和怎樣做呢?

胡溫要求穩定,曾蔭權不能不力求穩定,雖然他做的和使用的手法與胡溫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那目的是,社會要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不發生大的動亂,緊緊掌握權力,而且這權力要平穩移交給心目中的接班人。為此,他將致力於下面的幾件事。

一、籌組新內閣。現存的高官問責制將會延續,但十一局的數目可能會增加。為了穩定,撤換現任的問責高官只能是少數,是一些工作能力和民望明顯欠缺的。有人估計,或會有民建聯的人入閣,恐怕最多只會有一兩個,因為要提防民意反彈。接替撤換的,仍是以高級公務員為主。經過曾蔭權做了三年特首,北京對「港英餘孽」已消除了一些成見,不再存有那麼大的戒心。至於一些已打入了政府部門的地下黨員,似乎還沒有什麼人達到可以入閣的火候。

在這新內閣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可以扶植為第四屆特首的人。大家且拭目以待,看看七月後的政務司是誰?內閣的問責高官須由北京委任,事前得到同意。在曾蔭權接任董建華時,新的內閣沒有換過一個人。這是北京的主意,曾蔭權沒有發言權。這一次,北京是會多一點聽曾蔭權的意見的。

要在兩次選舉中取得大勝

二、在今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以及明年九月立法會選舉,要大敗泛民主派,盡量取得更多議席,在這基礎上組織執政聯盟。曾蔭權曾提過這個聯盟,但在明年十月後,上述兩個選舉都塵埃落定,才會落實出籠。這個聯盟的核心目的,是要在立法會取得穩定的大多數,為政府的決策護航。

不久前,沙田區的區議會議席補選,中聯辦派人落區,大力動員支持一個不屬民建聯的候選人,結果大勝。未來的兩次選舉也會類似,候選人將以各種面貌出現。政府在各方面配合,例如委以公職,提高其知名度和聯繫群眾的機會。回報左派、保守派、保皇黨的支持,也透過這樣的途徑。

由於法例所限,曾蔭權不能明目張膽介入選舉,但他總有辦法去為候選人製造有利條件和機會。大家且注意一些被委任進入公共機構和諮詢機構的新人。

抹黑、分化、收買泛民主派

三、在香港特區,要保持表面上的和諧穩定,不能採取把矛盾消滅於萌芽狀態的打壓手段。有效的方法是,在泛民主派中進行抹黑、拉攏、分化、收買,打擊泛民主派的形象和民望。因為泛民主派是發出與政府不同聲音的主要喉舌,是帶領市民對政府進行抗爭的核心力量,它被削弱了,不同的聲音和抗爭就會削弱減少。這樣,不但社會未來比較「和諧穩定」,而且消除不少競選第四屆特首時的壓力。

在不久前的特首競選中,泛民主派中出現了社會民主連線的異類聲音,攻擊梁家傑比批評曾蔭權更猛烈,使一般市民感覺到泛民主派在內蝖C類似的事情恐怕還會陸續出現,尤其是在未來的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中。人們不可不警惕。

對不同承諾採不同手法態度

四、對在競選時作出的承諾,曾蔭權在政治問題上,如普選,會外軟內硬,新瓶舊酒,拖延,不會有實質的讓步,因為他必須緊跟北京。在經濟、社會、福利等問題上,只要不損害富商巨賈的利益,政府又負擔得起,他會盡量讓步。這樣,既可製造和諧穩定,而且有利他的接班人上任。這個「派糖」的人,也將會是第四屆特首。

普選問題,他怎樣過關呢?一方面提出一個有名無實的普選,例如要先經篩選,得到北京認可的人才可成為候選人,再交由市民普選。另一方面,發動左派、保守派、保皇黨支持他的方案,與泛民主派打民意戰。

他在當選後說,這次競選改變了他的精英心態。他的確經歷了一次洗禮,增加了面對群眾的經驗,更會玩弄公關手段。但他緊跟北京的心態也加強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是倒退而不是進步。

轉自《動向》2007年4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滔:大陸貪腐對香港的影響
張滔:曾蔭權心態的徹底暴露
張滔:特首選舉第一個高潮
涉嫌炒作台開股票 股市炒手張滔被起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