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門診量銳減 督保盟擔心患者小病拖病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3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徐韻翔報導)去年國內醫療院所的門診就醫量銳減一千多萬次,推估將可省下184億元給付。健保局表示,減少原因應該與查核與衛教宣導等奏效有關;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學者擔心,調整部分負擔後,民眾自費項目增多,可能造成患者為節省負擔,小病拖病,大病才就醫。

健保門診量據統計去年共減少一千多萬次,健保局醫管處副理李麗華認為,這應與包括查核奏效,嚴格把關、避免民眾逛醫院同病重複求醫等情形,加上家醫試辦計畫深入社區,照顧患者並提供衛教宣導等有關。

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就健保局分析看來,如果是IC卡的查核績效,就更加顯示,長期以來健保濫用端是在醫界,對於宣導民眾小病不要逛醫院的概念矛盾,此外,從健保調漲部分負擔之後,某些部分,醫院會鼓勵民眾自費比健保便宜,因此,這一年來其實醫院向民眾索費的項目增加很多,無論是藥品、手術以及許多檢驗項目,自費項目並不會記錄在健保的統計數字裡。

此外,健保局也應該分析疾病別的差異。滕西華說,統計中,門診減少的總數中,約有七成是基層診所,而醫學中心的就醫患者數卻相差不多,健保局應該要分析基層疾病別的分佈,瞭解到底哪些疾病的就醫患者數下降,是不是因為自費負擔問題,導致民眾小病拖病,到病情嚴重時,才到大醫院看病。

滕西華強調,民眾就醫次數下降恐怕很難單純代表是好事,要懷疑民眾小病不去看,是否自我照護職能有上升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觀念方式錯誤,反而是增加未來的醫療成本。

相關新聞
103歲醫生揭祕長壽、快樂和有意義的人生
四年成本最貴的20所美大學 哥大要51萬美元
一個15分鐘策略可助你確定理想副業
從草莓到鮭魚 專家推薦七種最佳健腦食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