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5年来第1次 萤火虫暴增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初夏夜里的草丛,萤光虫一闪一闪、忽暗忽明、忽远忽近,让人惊喜!现正是赏萤季节,追逐萤火虫超过十五年的陈灿荣以“大发生”、“大爆发”来形容今年萤火虫的盛况;根据他的观察,各地萤火虫比往年增加一、两倍以上,甚至达数十倍,赏萤民众可大饱眼福!

写过三本萤火虫专书的陈灿荣,长期在宜兰、花莲、台南、新竹、台北等地观察作纪录,今年他就发现,各地萤火虫都相当丰富,原本往年只有零星十几只的赏萤点,今年却出现好几百只。农委会特生中心低海拔试验站主任、萤火虫保育协会秘书长何健镕两年来在阿里山进行研究,也发现今年有增加趋势,但确实数量很难估计。

暖冬春雨 引暴增?

陈灿荣推测,今年萤火虫暴增,可能与气候变迁有关,暖冬加上不错的春雨,让萤火虫主要的食物|蜗牛增加;蜗牛吃腐烂的植物,由于气候因素加速大自然分解速度,食物大增,蜗牛也就多起来,连带地带动萤火虫的数量。

学者:有待证实

研究萤火虫超过七年的台大昆虫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吴加雄解释,各种昆虫的成长都与气候有关,以萤火虫为例,在摄氏二十到三十度间发育成长的速度特别快,如果气温偏低或偏高,成长反而变慢;至于萤火虫增加是否与暖冬有关,则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证实。

不过,吴加雄说,暖冬确实让萤火虫提早出现,原本应该在3月底出现的黑翅萤,今年2月中旬在嘉义瑞里的若兰山庄就看得到了。虽然四到5月是最佳的赏萤季节,但台湾的萤火虫多达五十余种,因此有些地区在八、9月,甚至在寒冷的冬天,都还看得到不同种类的萤火虫。

保育成果丰硕

陈灿荣指出,老一辈台湾人几乎都有对“火金姑”的回忆,但随着照明设备发明与土地过度开发,其栖地遭严重破坏,想要一睹萤火虫的风采,还要走到山林野外;所幸这几年生态保育观念逐渐获重视,许多社区、学校、农场纷纷投入复育工作,不喷农药,减少人为干扰与光害,加上勤除草、增加蜗牛的食物来源,萤火虫又回到大家的身边了。

报你知─赏萤懂门道,不必花大钱

〔记者钟丽华、许敏溶/综合报导〕萤火虫达人陈灿荣说,国内赏萤活动最早始于一九九○年的东势林场,随着生态旅游越来越风行,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萤火虫季”,热门的赏萤点一个晚上可以有上万人。其实只要知道赏萤点,不必花大钱,也能有趟愉快萤火虫之旅,连台北市民众也能在近郊欣赏萤光晚会。

台湾每年有多少赏萤人潮尚无法估计,不过,花莲鲤鱼潭在赏萤活动透过填问卷估计人数,一个假日夜晚曾涌进上万人。而一个晚上可看到数以万只萤火虫的若兰山庄,今年4月房间早在1月就被订满了,5月假日订房也早就预订一空。

庄主叶若兰说,有人年年固定来看萤火虫,看到萤火虫感动得哭了,虽然住宿一晚平均需要二千元的费用,但学生比较没有钱,他们会骑机车上山,入园费只收六十元。

赏萤不是中南部的专利,台北市南港的椿萱休闲农场也推出夏日赏萤方案,活动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半,并提供晚餐,活动费用要五百元;位于利嘉林道附近的太平生态农场,还以“Working Holiday”的方式,让赏萤民众到附近的释迦田捡蜗牛、割草协助复育。

国内不少国家风景区也举办相关赏萤活动,例如今年阿里山萤火虫季从4月到6月,两天一夜行程,平日约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日月潭赏萤火虫活动则从今天起跑,民众事前预约,团体还可安排解说员,每人费用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