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洗腳、足浴成為新社交方式

人氣 6

【大紀元5月20日訊】(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洗腳作為一種儀式,流傳已久。基督教有濯足禮。上週遊覽法國,在巴黎羅浮宮欣賞了收藏畫作,有一幅描述的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一天,面對最後晚餐,給門徒們洗腳,以示關愛,希望他們也愛人如己。這是《聖經》中記載的。據說,18世紀英國皇室還保留著為經過挑選的貧民洗腳。  

2007年4月的一天,韓國首爾明知大學大講堂,68歲的校長鄭根謨帶領55名教授,為即將畢業而走向社會的3500名學生濯足。學生們一排排端坐著,雙腳前放著一個盛水的盆子,校長和教授跪在地板上,為學生他脫下襪子,為他們洗腳,而後用毛巾擦乾,再替他們穿上襪子。不少男女學生當場流下熱淚,有學生哽咽著說,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一幕,永記恩師關愛,報效社會。明知大學的濯足儀式,是師長對學生的祝福和期望。  

洗腳也好,濯足也好,足浴也好,足療也好,在當下的中國社會成了一股流行風。它不再是一種禮儀,不再是一種儀式,而成了一種大行其道的人際社交方式。洗腳和腳部按摩,被視作一種享受,或者說是一種治療。在中國任何一座城鎮,都會發現足浴店多過超級市場,多過米店,多過銀行。入夜,成排的足浴店、足療店,霓虹燈閃爍,人進出不息。

舊時的傳統習俗,男女都不會在公眾場合露出自己的腳,腳是身體中較為隱蔽而帶有低下和髒味的部位,不會輕易暴露在人前。如今不同了,禁忌早已破了,穿露腳鞋滿街都是,別說露腳,就是露肩露背露乳溝露股溝,也視同尋常。入夜,約三五知己去普通足浴店洗腳,在同一個房間裡,各自躺在睡椅上,用熱水泡腳,水中加入當歸、川雄、透骨草等中藥,抹乾的腳塗上按摩油,邊海馬天空般聊天,邊享受足部按摩,成了百姓夜生活社交的一個去向;來了商務客人,安排去高檔足浴店洗腳,躺著足療,品茶喝咖啡,抽煙吃水果,或許商場上的談判就能在這樣的空間掃除了障礙。


矗立在廣東中山的「人人足浴健康中心」(網絡圖片)

新興產業

其實,恰當的腳部按摩,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除了保健外,確能治療相關疾病。千里之行,始於腳下。雙腳,這一人體器官,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人一生中雙腳承受的總重量達2000萬噸,每天來去奔波,走過的路相當於繞赤道四圈。腳與人體整體健康也密切相關。腳部末梢神經異常豐富,雙腳有52塊骨頭,佔人體骨骼的1/4,從中醫經絡角度看,人體有12條正經,其中足部就有6條,經絡是運送人體內精華物質的通道,相當於公路運輸中的國道主幹攬。雙腳的健康與人體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按中醫理論說,人的腳趾代表人的頭部,腳掌代表人的胸腔,腳心代表腹腔,腳跟代表盆腔,腳內側代表脊柱,對腳的某一部位按摩,會對身體的相應部位起到保健作用。睡前足浴,讓人血液循環,解乏安神。於是,足浴和足療成了中國人的一種新享受,既然是一種享受,足療店也就成了新社交場所。由此,一種新產業興起了。

4月,在第十一屆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舉行。據陝西省咸陽市代表團披露,古城咸陽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傾力打造陝西”足浴保健城”。目前,咸陽已建成初具規模的洗浴、足浴中心400家,從業人員近萬人,足浴保健經濟成了咸陽的重要產業。

中共咸陽市委書記張立勇被稱為”足療書記”,早在5年前,他就自封了一個特殊官銜:”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力倡在咸陽發展支柱產業足療經濟。上世紀的咸陽是”紡織城”,企業效益下滑破產,解決百姓下崗失業成了當局頭等大事,張立勇自稱”足療代言人”,四處宣傳”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足療”,聲稱”市委書記不抓就業,就是不務正業”。這些年來,咸陽竟然消滅了”零就業”家庭。

用張立勇的話說,”咸陽足療是陽光下的足療”。不過,不難看到大陸各地的足療店,往往混雜在所謂保健、按摩、美容、美發店之間。每當夜幕降臨,這些店燈光曖昧,魚龍混雜,藏垢納污,管理是個大問題。目前真正具有專業水平的按摩師並不多,一些足療場所的衛生情況也令人擔心,有的享受消費後,還染上”香港腳”。再說,有的足療機構出於商業利益考慮,過分誇大足療作用,有的人就不宜做足底按摩,活動性出血、急性心肌梗塞、女性經期、腳部皮膚患者就不宜足療。

遍佈大街小巷的足療保健場所,畢竟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成了中國式的新社交方式。到了中國,別忘了對朋友說:洗腳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透視中國:演出儘是「黃金價」
大陸演出盡是「黃金價」
透視中國:貪官富豪澳門參賭成風
透視中國:愛情是杯雞尾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