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有志者事竟成」的耿弇

淑萍;圖:遠芳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人。他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軍,「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

其父耿況,字俠遊,官至上穀太守。耿弇為其長子。由於父親的工作關係,耿弇小時候常可看到郡尉考選騎士的場面,對建旗設鼓、肄習馳射等打仗、帶兵之事甚感興趣。二十一歲那年,耿弇聽聞劉秀在河北一帶活動,便決定要前去拜見他。劉秀任他為門下吏。耿弇志氣不凡,《後漢書》說有一回耿弇去見護軍朱祐,建議回上穀發兵,以平定邯鄲。劉秀知道後笑說:「小兒曹乃有大意哉!(這年輕小伙子竟有如此大志)」雖然如此,劉秀還畢竟是個識才之人,於是,幾次召見他,厚予犒賞。

當時天下局勢變化很快,後來,耿弇提出要劉秀脫離劉玄、佔據河北、奪取天下之策,耿弇對劉秀說:「如今劉玄當皇帝,他的皇親國戚卻在長安橫行霸道,而山東諸將各自為政,百姓反而都懷念起王莽來了,由此可見劉玄必敗。我認為應當由您來平定天下。」劉秀大為讚賞,從此跟劉玄分道揚鑣。而耿弇也因得到劉秀的讚賞,拔擢為大將軍。

耿弇用兵靈活多謀略,他曾經運用「聲東擊西」法,順利攻取了西安和臨淄二城。建武二年,耿弇向光武帝請求攻打齊,並保證將齊平定。建武五年,耿弇奉命討伐齊的張步。當時張步的弟弟張藍進駐西安,張步派遣其所轄諸郡太守集中兵力駐守在臨淄,這兩城相距四十餘里。耿弇率軍進至畫中,此地介於西安與臨淄二城之間。諸將對於應先攻打哪一城與耿弇起了爭執。護軍荀梁等人認為應當迅速攻打的較小的城──西安,可是耿弇卻認為:「西安城小而堅,臨淄雖大而易攻」。於是,耿弇決定獨排眾議,進攻臨淄。他用了「聲東擊西」法,對外宣稱要進攻西安。張藍獲此消息後,更加戒備西安。

到出兵當天,耿弇讓將士們提前於半夜起床吃飽飯,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前往臨淄城。耿弇對諸將領解釋說:「不能先打西安的原因是:西安的軍士聽說我軍要攻他們,已經嚴加防守了,所以現在不能先打西安。我們現在出兵攻打臨淄乃是出其不意,這樣猛攻一天就可破城。一旦攻克臨淄,西安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張藍因與張步之間交通斷絕而成孤立無援之敵,因此必定會棄城逃跑。」果然,耿弇揮軍進攻,不到半天臨淄即被攻陷,耿弇等人駐進該城。而西安的張藍聽到這個消息後,果然率兵逃跑了,臨淄、西安兩座城盡歸漢軍所有。

張藍棄西安而逃回劇縣。張步和張藍兩兄弟想趁耿弇立足尚未穩之際,將臨淄收復,於是,集中二十萬大軍進行反攻。耿弇知道消息後,神態自若,一點都不慌張。他寫了一封奏摺給光武帝說:

「臣據臨淄,深溝高壘。張步從劇縣來攻,疲勞饑渴。欲進,誘而攻之,欲去,隨而擊之。臣依營而戰,精銳百倍,以逸待勞,以實擊虛,旬日之間,步首可獲。」

隨後他便與張步軍展開大戰。他先派一支部隊到淄河引誘張步來攻,待張步追至臨淄,耿弇乘其與守軍激戰時,自己率領精銳兵士去偷襲張步的營壘,大獲全勝。其間雖有流矢射中耿弇的大腿,但耿弇揮刀斬斷流矢,仍繼續奮戰。後來,光武帝到前線來慰勞士兵,他說:

「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勍敵,其功乃難於信也。」

意思是說:過去韓信破歷下,現在耿將軍攻祝阿,兩人的功勞相當。但是,當時酈生已勸降齊王,所以韓信趁齊鬆懈時而攻擊,耿將軍卻是面對森嚴勁敵,因此建立功業比韓信更加困難。光武帝又說:

「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後漢書》<耿弇傳>)

意思是說:耿弇以前向光武帝建議攻齊、消滅張步,光武帝都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無法成功的事情,想不到耿弇竟真的達成目標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之後,耿弇繼續追擊張步,終使張步不得不率眾十萬人投降。耿弇足智多謀,先後攻獲四十六郡三百多座城。在耿弇協助下,經過十多年時間,劉秀終於在建武元年六月稱帝於鄗(今河北),史稱東漢。而善於識人的光武帝,更是常將耿弇比為漢代名將韓信。東漢建立後,耿弇任建威大將軍,一生備受尊崇。

耿弇不但功高蓋世,他的父親耿況,弟弟耿舒、耿國,兒子耿忠,侄子耿秉、耿燮、耿恭等人,都是東漢名將。不過,惟獨耿弇在《後漢書》中被單獨立傳,可見他對東漢之貢獻厥功甚偉,無人出其右。

永平元年(西元五十八年),耿弇逝世,享壽五十六歲,諡湣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陶侃是東晉的名臣,他曾擔任侍中、太尉、大將軍等握有政務及軍事權力的高官。雖身居高位、重權在握,但始終勤於職守、廉潔自律,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變,故極為後人所推崇。
  • 范雎原是魏國大夫須賈的家臣,出使齊國,因事被誣,受凌辱逃出,化名張祿,才能被秦昭王的使臣賞識,推薦給秦王。
  •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是北宋詩人與書法家。
  • 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年),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出生於書香世家。紹基自幼慧靜,濡染家學,他父親何凌漢是一位學識淵博,書法精湛的朝廷要員,教子有方。其四個兒子(何紹基、何紹業、何紹祺、何紹京)都成了才,特別是在書法方面,被時人譽為「何氏四傑」。何氏家族幾代人,幾乎個個都精擅書法,可謂書法世家,為晚清書壇上絕無僅有的。
  •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過一萬多首的詩,但經他自己刪汰之後,只剩九千三百多首,仍為目前留詩作最多的詩人,後人每稱其為南宋詩人之冠。
  •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彙學家。
  •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才華洋溢,畫作出色,能創作,能評論,畫起畫來,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為官清廉,一生銳意改革積弱成習的朝政,雖然因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從而功敗垂成,但他憂國憂民、不計個人毀譽的精神,仍為後世所推崇。

  • 任迪簡二話不說,一下把那壺醋當成酒全喝完了。原來,任迪簡擔心治軍嚴厲的李景略,會因這個失誤處死小兵,於是為小兵遮掩過錯,
  • 名列凌煙閣功臣的尉遲敬德武勇超凡,進出敵陣重圍,往返自如。他為何對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貳?他是怎樣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對皇上的賜婚,他如何表現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的恩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