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重五感懷

張羽良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訊】一年過半,如日當中,又到了端午節。除了品嚐各式粽子的美味之餘,對於這個屬於古老中國的仲夏盛典,還讓人想起些什麼?若不是韓國人在2005年將「江陵端午祭」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刺激了沉睡百年的「東亞睡獅」,會不會連端午節這樣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隨著時間流逝,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慢慢退出記憶,最終演變成不可考的傳說?

這一切絕非危言聳聽,自從中華古國被中國共產黨統治,便極具用心地實施了一連串有計畫的摧殘中華文化之舉。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祇不過是這個暴力湧浪的一個頂峰,真正能續推湧浪前行的動源,還在於簡化了形音義兼具的正體中文字。聯合國將從2008年開始以簡體字完全取代正體字作為標準中文,更將這股險惡的湧浪推向了正統中華文化與文字的最後保留地 ─ 台灣。

中共政權當年的簡化漢字,表面上是以正體字讀寫困難為理由,說大陸文盲多,教育普及不易,因此必須簡化漢字。但真正原因一如文化大革命一樣,是想將中國文字傳承文化的功能和與其連結的中華文化一起連根拔除,讓下一代中國人首先失去了閱讀古書的能力,進而失去觀古鑑今的能力,任中共以充滿暴力與謊言的黨文化迷惑世人,誤信中共所謂沒有這樣的極權作為就管不好中國的說法,甚至黨國不分,將中國與中共劃上等號。

短短數十年,如今在中共建政以後出生的大陸中國人,許多已經連中共建政前的報刊與書籍都沒有辦法閱讀,更別奢談對數千年中華文化做深入的研究、維護和傳揚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祇是一記警醒的雷音,世人若普遍學習了簡化字,勢必無法和中共建政前的中華文化接軌,而誤以為中共的黨文化就是中華文化,若真如此,那將是正統中華文化敲響喪鐘的開始。

台灣保留了正體字,也保留了正統的中華文化,這珍貴的遺產,是在台灣的華夏子孫們共有的驕傲與榮耀,因為祇有我們還能悠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明中,擁有擷取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智慧寶藏的能力,而這種無形寶藏是任何其他民族所無法搬取的。

端午節吃粽子之餘,也願我們懂得珍惜與傳揚我們所擁有的能力,否則包再多的粽子,地下有知的屈原或許還是會嘆言:「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蘇信文:永遠不能放棄的天賦人權——自由
鄭濤:世界人民的呼聲——END CCP
【網海拾貝】誰是導致台灣兵凶戰危的最大禍源?
一個體制內人員自述中共內部亂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