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心奶油蛋糕中的食品安全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5日訊】(記者曾去執/綜合編譯)鑑於頻頻發生不法商人銷售黑心食品使人畜中毒事件,近日《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刊載一篇題為〈從中國煉油廠到你的奶油蛋糕〉(From a Chinese oil refinery to your Twinkie)的文章,呼籲美國人應注意食物的來源,而政府相關機構與民間團體亦應提出防範與應變措施。

文章特別提到中國,是因為這幾年中國的黑心食品特別令人怵目驚心。

前年中國的食品發生「毒鰻魚」、「毒豬肉」的事件;去年11月香港政府抽驗中國大陸進口的雞蛋、鴨蛋,發現它們含有致癌的物質「蘇丹紅」,多寶魚中含有致癌化學物「孔雀石綠」,接著廣州市政府發現市上銷售的腐竹,也就是曬乾的豆腐皮,經化驗近30%含有甲醛、二氧化碳、硼砂等致癌物;今年4月美國發現,中國輸出的寵物飼料含有三聚氰胺弱毒性物質;今年5月初,《紐約時報》報導365名巴拿馬病人因服用中國製造的假止咳糖漿而死亡,另巴拿馬查獲6,000條可能含致命化學物質的牙膏,這種牙膏已造成巴拿馬至少51人喪命。

還有今年5月初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州先後發現中國進口鯰魚樣本中含違禁抗生素,已下令所有商店停止販售中國鯰魚;加拿大也發現有60噸經由美國進入該國的中國有毒植物蛋白原料已經被製成魚食而流向57個漁業養殖場;從2000年起,歐盟因為發現被禁抗生素而停止進口中國蝦,日本聲稱發現抗生素殘留過量而禁止中國的茶葉和菠菜進口,而韓國因為發現寄生蟲而禁止中國的泡菜進口,2006年弗羅里達州發現中國進口蜂蜜含違禁氟奎諾酮類抗生素(隨即禁止四家中國公司對美國的蜂蜜出口)。凡此種種,駭人聽聞。

該文表示,食物製造商通常不知道他們產品裡面的配料(ingredient)來自何處。近來有製造商研究奶油蛋糕(Twinkie)的原料前,天真的以為這些原料都是來自美國,大致上不外乎是由一些核果、豆類、種子與葉類的東西做成的。他試著連結網路資料,想證實一下如葡萄酒來自加州,龍蝦來自緬因州那樣,這些配料也來自美國。

他發現配料中有8個來自美國產的玉米,3個來自美國產的大豆,還有一些原料難以追蹤出處,但是到食品製作常用的一種添加劑,維生素B1硝酸鹽(thiamine mononitrate)時,結果才發覺自己錯得離譜。它不來自美國,它來自中國的化工廠,是一種石油化工的產物。所以他說,在美國市場上所謂的「全部美國國產」糕餅點心,其配料並不都來自美國。

對美國人而言,當他們吃奶油蛋糕時,口中嚼的是全球供應商提供的連鎖產品。大多數這類加工產品,諸如沙拉醬、冰淇淋、減肥飲料,都加入外國的添加物,它們主要有:維他命B與防腐劑山梨酸(sorbic acid)等必需品、馬來西亞或印尼的棕櫚油(palm oil)、歐州的小麥麵筋(wheat gluten)、秘魯的著色劑(colorant)、查德的膠質(gum)、與瑞士的菸鹼酸(niacin,由瑞士的水、氮氣與北大西洋或中東的油製作而成)等。相較之下,法國香檳酒的來源倒是單純,它來自法國的香檳(Champagne)地區。

美國食品的添加劑都從海外進口,它主要的維他命或防腐劑製造商都不在美國。它的最後一家維他命C工廠在2005年關閉,其他大多數的人工顏料與色素也都是從外國進口。它的化學工業因在國內設廠經營的費用太貴,正紛紛歇業,改為與中國公司聯合或索性向它們採購化學用品,以降低食品與藥品的價格,但相對的,卻犧牲了品質管控的能力。

身為消費者,可以考慮多吃本地的水果蔬菜、不加工的榖物與天然的農產品。但從另一方面講,如果食品加工業提出對策並身體力行以確保食物安全可靠,那麼產品價格可能會上升,故消費者要有多花些錢購買安全食品的心理準備,同時對食物的原料來源也應該多加了解掌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