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 廈門群眾遊行抗爭之省思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訊】 六月初,福建省廈門市一連兩天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事件,超過千名群眾遊行至市政府前,要求政府下令停建一化工廠,群眾頭繫黃絲帶高喊「保衛廈門,拒絕污染」、「何立峰(廈門市委書記),下台!」的口號,並數度衝破大批公安、武警所築起的人牆。深究其中我們發現,此事件的導火線竟與台灣有關,被台灣列為頭號經濟通緝要犯的前東帝士總裁陳由豪在廈門海滄地區,投入一百零八億元人民幣設置石化苯(PX)與對苯二甲酸(PTA)廠,此一項目從中央到地方審批速度之快,被譽為「海滄速度」。且在海滄地區徵地,短短40天拆遷1,920畝,一旦完工投產後,將為廈門市GDP增長有極大的貢獻。但此廠對廈門市民而言,猶如原子彈,不僅危害環境,也對民眾造成立即而明顯的威脅。很明顯,又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衝突。而廈門市政府也在遊行不久後,宣布建廠進度暫緩。

此次大遊行,從網路上的論述及遊行的口號,都可以看出這是參與民眾對於廈門發展模式已經有自己的想像。但政府往往視社會運動為洪水猛獸,認為其必定造成社會動盪,且背後一定有組織、有預謀,因此,甚至還傳出廈門市政府曾放話:「要用對法輪功那套來對遊行群眾。」而事件發展至今,有許多事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目前中國政府對社會的掌控力道仍強,此次行動雖成功透過簡訊進行動員,但難保廈門政府只是以緩建的方式避過鋒頭,半年後新環評出爐後若決定續建,群眾能否突破政府的資訊封鎖,並累積運動能量令人存疑。且此次參加示威的群眾會不會遭到秋後算帳?

其次,PX廠是否真的停建?按照各地方政府的慣有手段,在宣布緩建等待環評的同時,工程便偷偷進行,「怒江大壩」如此,在「環評風暴」中被宣布停建的工程亦是如此,而根據廈門當地居民的說法:「化工廠一直沒有停止建設過,今天又有好多貨車進了場。」

再者,在今年三月的「兩會」中,以中共國家院士趙玉芬為首的10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署議案,呼籲廈門PX項目必須緊急叫停並進行遷址,但即便如此,其仍在中共中央批准、地方支持下日夜趕工。此亦突顯出「人大」、「政協」等機構面對強大自利動機之利益集團與地方政府的無力。最後我們必須說的是,為何在台灣被列為通緝要犯者,多能到海峽對岸揚名,甚至致富?陳由豪債留台灣數百億元,卻能在中國砸下近千億資金打造翔鷺集團,橫跨石化、服飾、房地產開發、飯店等領域。當然,陳由豪只是個案,其背後更深層且複雜的兩岸關係結構更值得我們省思。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 】交通與溝通
【台灣觀點】讓科學研究走上符合正義和自由需求的協力創新道路
【台灣觀點】   民主是個好東西
【台灣觀點】 中共、秦始皇和孔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