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癌症在亞洲暴增 專家憂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文編譯報導) 吸煙、喝酒和不健康的飲食是導致各種癌症的主因。當美國人逐漸反省改善飲食習慣,癌症死亡率正在微幅下降的時候,崇尚美式飲食的亞洲人卻步上美國人的後塵,癌症人口快速增加成為亞洲人的一大難題。專家甚至預言,按照目前的成長速度,到二0二0年,亞洲的癌症罹患率將高達百分之六十。

據美聯社報導,紐約史隆凱騰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外科教授傑定‧薩(Jatin P. Shah) ,最近在新加坡出席一項會議時表示,近幾年亞洲人口的壽命增加,醫療進步使的疾病死亡率降低。 然而,由於亞洲人也開始效仿西方人抽煙、喝酒和攝取不健康食物的習慣,結果將會是六0年代到七0年代發生在西方人身上的疾病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之間發生在亞洲人身上。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權威的癌症研究團隊,唐納‧麥克斯‧帕金(Dr. Donald Max Parkin)博士指出,二00二年亞洲太平洋地區癌症死亡率占全球癌症死亡率的一半。另外有四百九十萬個癌症新病例,占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五。 長此以往如果沒有特別的變化,亞洲在二0二0年將躍升至七百八十萬個癌症病例。

人口湧入城市,活動量減少導致體重過胖,捨棄蔬菜水果,取而代之的是高油、鹽的肉類大餐,將容易致胃癌及結腸癌。中國正是癌症的大溫床,癌症新病例占全球癌症患者的百分之二十。目前中國的頭號殺手是心血管疾病,但癌症緊追在後排名第二。

肺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殺手。 亞洲吸煙人口持續增加,尤其中國吸煙人口約有三億,專家預估三十歲以下的中國人可能會有三分之一死於菸草。印度的無煙菸草也是一個大問題,很多男女咀嚼菸草,新的病例中口腔癌幾乎占了一半。

疫苗的缺乏是亞洲國家另一大難題,亞洲的肝癌人口占全球肝癌的四分之三,大多感染B型肝炎。西方國家在1980年代早期即普便施打,而亞洲太平洋地區則尚未普及。專家擔心新疫苗的研發曠費時日。

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感染可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在美國施打三劑花費美金三百五十元,防止HPV的效果可達到百分之七十,HPV是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主要原因,子宮頸癌是亞洲婦女的第二號殺手,僅次於乳癌。

非營利的國際抗癌組織(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主席弗蘭科‧卡瓦力(Dr. Franco Cavalli)表示,亞洲的癌症問題嚴重到不知從何下手,癌症的治療所費不貲,例如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s and mammograms)在貧窮國家負擔不起,放射線治療或化學療法又遙不可及。亞洲病人往往在末期才去醫院求診,傳統療法效果又有限。過去四年來癌症病人急遽增加,令醫學專家感到憂心忡忡。

美國在2003至2004年癌症死亡率微幅下降,是1930年以來首次發生。減少吸煙、早期診斷、較先進的治療方式,都產生正面的效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百分之四十的癌症可以藉由運動、健康的飲食、戒煙來防止。 美國人走過的癌症路,亞洲人何必效仿呢?


肺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殺手。亞洲吸煙人口持續增加,尤其中國吸煙人口約有三億,專家預估三十歲以下的中國人可能會有三分之一死於菸草。(Getty Images)

評論